這位老太太,是楊錚的熟人,曾經也是幸福公園里的常客。
她總是穿著一身洗的發黃的長衫,背著一個綠色超大塑料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她每天都在公園還有附近撿瓶子。
她也喜歡下象棋,但每次她都是遠遠看著。
公園里的人看她可憐,也以為她是孤寡老人,總是想塞點錢給她。
但每次都被這位小老太太拒絕了。
她說自己不缺錢,也說著自己就是閑不住。
可每當她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她的眼神里都有些窘迫。
大家看著那抹窘迫,也隱約猜到了些什么。總之,在那段時間里,來下棋的棋友都會把以往的大茶壺還有大水杯換成一個個裝滿水的空瓶子。
直到半年前,這位小老太太竟突然從眾人眼前消失。
當時大伙兒還因為她的消失,腦補過許多悲傷的故事。
如今看到熟悉的小老太太,楊錚心里更加不好受了。
他一邊和小老太太解釋,一邊打量著這些孩子,他的眼睛里,也多了許多曾經沒有的東西。
當小老太太得知他和老于是小老板的朋友后,她也變得熱情起來。
她邀請著老于和楊錚一同來福利院坐坐。
老于本想拒絕,畢竟剛被小老太太的訓斥,他還心有余悸。
可也耐不住楊錚的邀請,他最后還是走進了福利院里。
福利院的待客廳很大,白色的墻壁上掛滿了孩子們的照片。
看著那些雖身體有所缺陷,但臉上始終帶著笑容的孩子照片,老于的心情也漸漸平靜了下來。
小老太太說,她在這家福利院工作了差不多四十年,在這四十年的時間里,愿意領養這些孩子的正常家庭也越來越少。
相反心懷鬼胎的人卻越來越多。
她也是出于保護心里,才對著老于剛剛的舉動有著如此大的反應。
老于也表示理解,他還對著老太太四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表達著敬意。
可老于的敬意在老太太眼里,卻又是她這么多年的“負擔”。
這些年來,老太太其實不止一次想要過放棄這些孩子。雖然這些孩子很多都比正常人乖巧,也比正常人懂事,照顧起來也不算費勁。
但她的工作,實在掙不到錢。
她也時常會反思自己這一生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
自己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工作一輩子,換來的金錢都沒法在這座城市里買上一套房子。
不僅如此,她的工作好像也沒有太多意思,自己含辛茹苦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也都是從事著最基礎工作,他們好像和自己一樣,一生都沒有意義。
可明明她什么都知道,但為何又放不下這些孩子呢?
老太太的眼神也漸漸落寞起來,她也似乎不想在繼續這些話題。
她的話鋒一轉開始談論起楊錚。
老太太其實也一直關注著楊錚,也畢竟,楊錚作為少數不帶著有色眼光看待自己的年輕人。他一直都在老太太心中印象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