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完直播的楊錚,回到家里。
他看著歡歡新畫的漫畫,不由啞然而笑。
歡歡竟然在自己的影響下,開始對著象棋出現了不一樣的看法。她也在自己的影響下,在不經意間也開始思索著象棋的未來。
她更和曾經的自己一樣,把象棋的未來與人工智能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甚至在她的漫畫設定下,把人工智能聯想成未來能決定象棋棋手“生死”的大boss。
這種有些俗套,但吸引著觀眾眼球的設定,在如今楊錚眼里,卻只能說是“幻想”。
畢竟,在棋壇摸爬滾打近三年時間的楊錚,也逐漸發現一個道理。
那就是包括象棋在內的傳統文化,他們真正的對手,是“人”內心的欲望。
就像嗩吶二胡這些傳統樂器它們之所以落寞,很多人都下意識覺得是因為受到西方樂器的影響。
但實際上,他們真正“落寞”的原因,只是因為這些樂器無法激起人心中的“欲望”。
欲望這兩個字,雖然聽起來很俗,但又是這個時代乃至于這個世界里最常見,也是最不能缺少的東西。
更可以說,人的欲望更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最核心的因素。
吃喝玩樂,甚至生老病死,哪一個離得開人的欲望?
同理,人工智能也是人的欲望創造的產物。
戰勝和挑戰人工智能,更是欲望一種表現。
真正能決定棋手職業生涯的東西,始終還是人的本身以及人的欲望。
雖說楊錚有著不一樣的見解,但他也沒有將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灌輸在歡歡身上。
也畢竟,他也不知道自己所想的究竟是不是對的。
很快,楊錚所在的app創立了第一屆線下比賽。
不僅獎金豐厚,對于年紀還有身份要求,也比其他賽事的要高。
楊錚看著這高達三十萬的冠軍獎金,他也有些心動,但他同樣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機會。
一個讓特殊福利院的孩子們,真正體驗到象棋殘酷的機會。
這段時間以來,特殊福利院的孩子們,他們的棋力可以用突飛猛進去形容。
放下成見的楊錚,也用市面上最熱門的人工智能訓練,訓練著這群孩子。
當然,他也沒放棄傳統象棋棋譜教學。
或許是因為這群孩子經歷的東西要比其他同齡孩子們多,他們對于象棋的理解,還有對于象棋的執著,甚至都超過了現役不少職業棋手。
當他們聽到自己老師要帶他們去參加比賽后,他們心情既激動,又有些害怕。
雖說他們在楊錚這段時間的指導下,他們也漸漸覺得自己其實不比其他健全人要差。
可一想到自己參加的比賽,很有可能要面對著大批社會媒體。
他們不少人都有了退縮的念頭。
他們害怕自己好不容易燃起來的希望破滅,他們也會害怕自己在比賽中丟老師的臉。
這段時間,他們長大了不少,也知道自己的老師究竟有多厲害。
就連電視廣告明星,都是他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