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群孩子不知道的是,他們想要的所謂公平,其實早就偏離了“公平”的本身含義,不知不覺中更傾向于他們本身。
從始至終,這場比賽就是公平的。
同臺競技,輸贏都是實力的展現。
至少,那些輸掉比賽的孩子們,他們的確實力遠遠不如他們對弈的對手。
“你想贏?”楊錚緩了許久,他看著小玲失望的眼神又認真地說道:“除了平復心情以外,更得問問你自己。”
……
贏了封林玉的小高手,叫于海清,雖說因為年紀的原因沒有參加職業棋手考核。但自小在棋社學習的他,比起絕大多數參賽的少年棋手來說,他除了擁有較為扎實的基本功外,他還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耐心。
在下午比賽即將開始之前,他花了足足一個小時的時間復盤了上午的幾盤關鍵比賽。
于海清也在上午的比賽中,精進著棋藝,思考著下午比賽的對策。
他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最擅長下慢棋,也十分擅長思考。當然他的攻擊性不強,但棋風穩重的他就算沒有太強的進攻性,他也可以憑借自己磨煉出來耐性一步一步蠶食著自己的對手。
雖然棋社里很多的“資深”老師都認為于海清太過于穩重的棋風并不支持他在成為職業棋手之后能走的很遠。
但于海清本身卻很固執,至少現在的他很固執,認為自己的穩重的棋風只要用心的下下去,也不會比任何人差。
可他的這份固執,也讓他在棋社里越來越不被老師待見。
畢竟在這個人工智能時代里,下棋就猶如做人一般,圓滑多變才能在棋壇走下去。
可就算被懷疑,就算被冷落,就算被邊緣化又怎么樣呢?
于海清只知道,自己只要拿起象棋,他就會感覺到快樂。
贏很快樂,輸也很快樂,當然最快樂的還是他在下棋中,按部就班的按照心中的想法去布局。
那種步步為營的快樂,也正是他下象棋的最大樂趣。
但上午封林玉的對局,倒是給了這個穩重的少年一些別樣的情緒。
雖說那個叫封林玉的同齡人,棋下的很爛,但他的棋卻與自己截然相反。這也讓于海清在比賽之后,意外的獲得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這份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讓他逐漸發現原來象棋還有其他的樂趣。
下午的比賽很快就開始了,于海清的第一位對手,竟意外的是和他有著同樣穩健風格的慢棋小高手。
二人的第一盤棋,下滿了半個小時。
二人都在小心翼翼,步步為營,可對面明顯沒有自己有耐心,這也導致第一盤棋對手輸得很不甘心。
而第二盤棋對手先手,憑借著先手的優勢,率先擺出飛相烏龜陣,二人又是磨了許久。
或許也是因為他們這兩盤棋下的時間有些太久,圍觀的棋手還有裁判臉上都開始有些不耐煩,語氣之中也多了些催促。
這也讓于海清不免感覺到有些尷尬。
他知道慢棋,大多數都不具備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