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主辦方盡力去擴大老徐的人生亮點,但他的身份,他的地位,還有他那年邁的年紀,注定他的未來絕對不像其他年輕棋手一樣,具備著太多的商業價值。
這也導致這場比賽從商業角度來說,并不成功。
可在楊錚眼里,他又覺得這次比賽舉辦的很是成功。
至少,這場比賽也讓許多普通的棋手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堅持的意義以及象棋總會充滿著戲劇性。
經過再三商議,楊錚和大哥的象棋軟件,最后定名為“開心象棋”,雖然這個名字俗氣,但卻能很容易的讓人記住。
這款軟件也如約上線,上線的第一天注冊的用戶便突破了十萬,隨著大哥還有那幾位合伙人撒錢的操作,僅僅一周不到的時間,開心象棋便迎來了三十萬注冊用戶。
當然從后臺來看的話,這三十用戶肯定有著不少的水分,甚至日活躍用戶頂峰也就勉強破五萬,可這也終歸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大哥也開始加入他從業幾十年來所學到的營銷經驗。
而這個營銷經驗,也讓楊錚這個小銷售大開眼界。
關于如何留住用戶,如何開闊市場,如何快速搶占市場,如何把用戶變成自己的“忠實顧客”,這些復雜的問題看似并不相關,但實際上這些問題的答案,卻又是相關的且也是唯一的。
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很十分簡單,那就是培養用戶的習慣。
或許很多人并不了解,在三十年前,國內曾出現過不少專門配送外賣的公司,他們騎手眾多,配送也快,公司里的經營人才也不少,但大多數配送外賣的公司,都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因為用戶稀少沒有脫離倒閉的命運。
也畢竟,在那個時代,人們對于外賣的印象并不好,不止如此,高額的配送費也成為那時配送的一個問題。
而如今,外賣似乎成為了國內年輕人消費的“必需品”,高額的配送費也在年輕人眼里成為了“必要”的支出。
短短十年的時間,外賣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而導致外賣成為現代人生活中必要一部分的主要原因,那便是外賣成為了當今用戶的習慣。
看似低廉的價格起手,長期簽到獲得的獎勵,還有鋪天蓋地的夸張宣傳,最后再加上愛情親情的道德加持。
諸多的營銷手段,最終讓用戶養成了消費,不,生活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將外賣衍生為生活的一部分。
不止是外賣,網約車,太多的大企業為了留住用戶,都在強迫用戶去養成使用他們軟件的“習慣”。
而這些習慣有好有壞,有利有弊,總之,太多太多的東西,就這樣悄無聲息融入了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上了年紀的老人,養不成習慣被視為“無趣”的年輕人,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刻畫成“不解風情”“落后”甚至“沒有價值”的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