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是不會計較一時成敗的。
少年也是不會輕易后退的。
因為他們會覺得一時的成敗并不能決定他們的人生,他們擁有著大把“時間”還有無限的“未來”。
而這些即將走完人生前半生,乃至于很多都邁進人生后半生的中老年人,他們又為何能在棋盤上充滿著少年心性呢?
這個答案,歡歡現在不知道。
這不但是因為她還沒有到了他們的年紀,更多的還是她只感觸到象棋的魅力,并沒有深切的了解象棋本質。
這也無關于歲月,只關于“心”。
……
道某人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在本地一家棋社擔任老師的工作。
時代在變化,在道某人小時候,學棋無疑是不務正業的行為。
而幾十年過去,現在的孩子似乎要是沒什么特殊的才藝,反而更像是他們還有他們的父母“不務正業”。
小城的平均收入決定了小城孩子們的才藝水平。
相較于費用更高的音樂,體育特長,象棋圍棋等棋類特長好像更適合小城里的孩子。
一是因為器材便宜,相比于一雙運動鞋幾百上千,一把好點的樂器成千上萬,象棋圍棋成本很少有過百的。
二是因為學習象棋的成本更為低廉,音樂類的課時費幾百,體育類的特長需要場地和教練,小城的公共設施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孩子們的需求。
而象棋圍棋的課時費一小時才一百不到。
當然,象棋圍棋的課時費之所以便宜,也有著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那便是這座小城里象棋圍棋水平高的老師并不多。
就比如道某人所新加入的棋社里,除了他以外,段位最高的職業棋手老師也就二級棋士水平。
這位二級棋士水平的老師姓張,年歲也偏大,差一歲快五張,基本上他的職業道路也隨著他的年紀增長快要到了頭。
張老師是一個沉默的人,平時除了教導孩子象棋以外,也兼職教導著孩子書法。
單論張老師的書法,至少在道某人眼里,可謂是獨具風格,有著大家的風范。
可他的眼光并不能代表著大眾對書法家的眼光,張老師這幾十年來參加過很多書法比賽,但最好的成績也就只是省業余書法比賽第三名。
據張老師自己所說,他的書法可遠遠沒有達到職業的水平。
對此道某人不由感覺到,似乎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傳統文化入行的“門檻”變得也越來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