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外國女人,酷愛著華夏的傳統文化,更酷愛著玩法簡單的象棋。
她居住在華夏已有二十年,也下了整整二十年的象棋。
她與黃忠律相遇在一場業余比賽里,下了整整二十年象棋的她,也憑借著自己豐富的經驗還有不錯的棋力成為了那場比賽中的黑馬。
獨特的棋風加上討喜的長相,她很快就打進當地象棋圈子,并與很多棋友成為了朋友。
黃忠律便是其中之一,他也在之后的接觸中得知這個女人叫琳達,由于熱愛華夏文化,她還給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字叫王琳。
她是高學歷的科研稀缺人才,目前在某家大企業從事著大數據模型工作。
在得知黃忠律開設了本地第一家棋社之后,她也纏著黃忠律訴說著自己想要參觀的想法。
黃忠律猶豫再三最后倒也沒拒絕,或許是因為想要展示象棋教學的傳統,他反而還精心準備了許久。
可他的精心準備,卻讓琳達皺起了眉頭。
因為她覺得黃忠律的教學方法并不太對,他很嚴格,對于學生犯下的低級錯誤,他會懲罰他們反復練習十遍二十遍,直到形成記憶為止。這種嚴格在她眼里不止苛刻,還沒有效率。
不僅如此,黃忠律的殘局訓練打法以及打基礎的訓練,又在琳達眼里顯得有些過時,更像是浪費時間的無用功。
她倒也是直率,指出黃忠律教學的問題之后,便以自己為例子,推薦著人工智能的訓練方式。
也在她推薦的那一刻起,黃忠律才得知琳達以前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專家,更是第二代“夢入神機”的制作參與者。
他是傳統棋手,大多數傳統棋手都挺抗拒人工智能,這無關于年紀與經歷,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們覺得利用人工智能教學很有可能會毀掉一個棋手的未來。
在他們眼里,人工智能的確可以快速提升一個人的棋力,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在提升棋手棋力的同時,人工智能也會磨滅一個棋手本來的風格。
風格這兩個字,看上去好似并不重要。
但他們卻又是大多數職業棋手的“飯碗”,尤其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象棋最為鼎盛的時代,風格各異的棋手之間的對局,都是精彩至極的對局,很多對局放在幾十年乃至于一百年后,都有著很大的價值與意義。
可近幾年來,能被記住的棋卻越來越少了,明明現在的棋手比起之前的數量更多了,棋力也更高了,歸其原因還是因為同質化太嚴重了。
黃忠律本想反駁,但琳達的下一句話卻讓他無法反駁。
這個世界沒有人會看重過程,大家都只看重結果。
也就因為這句話,黃忠律的人生被徹底改變了。
……
“放心吧!我怎么可能作弊呢?”黃忠律接受著各大媒體的采訪,相比于幾年前的意氣風發,滿腔熱血,現在的他胖了許多,眼神也柔和了不少。
他似乎比以前更精通說話的藝術,對于咄咄逼人的錢長生,他的話語里沒有任何的情緒,只是一直篤定他沒有作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