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忠誠也在那時候與他有過交集,雖然青年時的謝忠誠棋力沒有現在這么驚艷,但在那時也能勉強算得上是業余高手。
他與象棋大家下過幾盤棋,也因為自己獨特的打法被象棋大家稱贊他的棋就像他種的麥子一樣,總是充滿著“希望”。
那時候的謝忠誠并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棋會和麥子牽扯在一起,也不明白自己的棋為什么會充滿著希望。
而如今,幾十年過去,謝忠誠似乎明白了什么是麥子,什么是希望。
謝忠誠在忍耐,等待著歐陽福全軍殺進自己陣營,這樣他才能收割麥子。
不得不說歐陽福經驗老練,在行走了兩路進攻棋后,他便停下了進攻的步伐。
他隱約間有種預感,若是自己再這么繼續進攻下去,說不定會“陰溝里翻船”。
于是歐陽福下了整局比賽中最讓人耐人尋味的一步棋,他將最后的一枚馬字棋,以一個無比刁鉆的角度放在對面車的右上方。
這枚馬字棋,之所以說他刁鉆,因為他進可以變換角度,威脅下方車的位置,退又可以配合他方的其他棋子,慢慢蠶食著對手本就不多的棋子。
可這一手,又耐人尋味,因為這一手明顯拖慢了己方節奏。
象棋不同于圍棋,他是越少越好,越快越好。
歷史上很多知名對局,很多象棋高手明明有著極大的優勢,卻因為自己幾手拖延節奏的庸棋,最后葬送好局。
在眾人為這步拖節奏的棋議論紛紛的時候,謝忠誠臉色微變。
因為他看出來對面是在試探自己,試探著自己這枚車,會不會超乎所有人的預料,作為翻盤的關鍵點。
他也不能不管這步馬,因為這是步陽謀,只要自己不管這只馬,對手肯定會在下一手跳馬吃車。
怎么管馬,似乎成為現在無法跨過的問題。
謝忠誠思索良久,最后平了一步車。
這一手平車,光明正大的暴露出他的意圖。
也讓一旁圍觀者恍然大悟,紛紛評價著歐陽福剛剛那一手是妙棋,若沒有那一手跳馬,歐陽福貿然進攻的話,肯定會被這枚車大殺四方。
圍觀者也紛紛對謝忠誠多了幾分同情,若是換做他們,面對著經驗豐富的歐陽福,哪有算計的心機,只會一味地防守或是逃避。
可眼前這個像是老農的男人,面對著歐陽福,開局雖有些膽怯,但最后卻能轉變心態,竭盡全力的去想著贏。
單看這一點,謝忠誠哪怕輸了,也是雖敗猶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