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是在竹蘭杯上,有一位十四歲被譽為“神童”的孩子,在比賽里大殺四方,許多老牌象棋大師都慘敗于他手,最后比賽結束前,被數位象棋大師舉報,最后從孩子身上找到了一套高科技的作弊工具。
可懷疑始終是懷疑,而且就算是真的,葉凡也想看看自己和這種作弊型的人工智能差距究竟有多大。
之所以說他是作弊型的人工智能,只因為現在主流高算力人工智能下的棋,都能被有經驗的棋友一眼看穿,而作弊型人工智能它的算力,只比頂級棋手略高一點。
話回棋局,葉凡出邊兵控馬,蘇葉也似乎意識到自己暴露的太多,他直接將車移動在士上,想轉移葉凡的注意力。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葉凡居然繼續沖邊兵,將邊兵“送”到蘇葉嘴邊。
這一手頗有些“逼宮”的意味,本就先手的葉凡,自然也比黑方蘇葉多一手,這更導致他可以利用這多出來的一手,提前的進行攻守布局。
不僅如此,長期背ai棋譜的葉凡,深知人類的算力是極其有限的,越是拖下去,或者是拉長戰線布局,都是對己方不利的。
因此,這一手逼宮不僅是逼迫對方提前做出選擇,也是打算速戰速決。
僅僅兩秒鐘過去,蘇葉便選擇換子。
卒吃兵,車吃卒,一般對于正常棋友來說,當對方的車正對著自己方的馬時,大部分棋友都會選擇保馬,而蘇葉則是反其道而行。
進車過河,好似并不在乎這只邊馬。
葉凡猶豫了許久,沒有第一時間吃馬,而是進兵活馬。
蘇葉進卒吃兵,葉凡出乎意料的放棄了吃邊馬,平車抓卒。
蘇葉平車壓馬,葉凡吃卒。
蘇葉移了一步中炮,葉凡退了一步炮。
蘇葉補象,葉凡平了一步炮,打算下一手炮打車。
這一系列布局,放在眾人眼里,頗有些撲朔迷離。
明明葉凡有著好幾次機會可以直接無風險的吃掉蘇葉的大子,但他卻總是在決策時換思路,去拉長戰線。
這種想法無疑是矛盾的,若是真的打算拉長戰線,他也不會在開局那么著急的兵卒互換去“逼宮”。
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兩這樣的開局,的確是傳統棋局的正常開局,雙方好像比拼的是的算力和大局的掌握精密度。
楊錚也認真的看著這場比賽,他早在第四局的時候,隱約察覺到蘇葉似乎是用著一些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勝利。
也畢竟,第四局比賽的算力精密程度早就超越了許多老牌的象棋大師。
若是一名正常的職業棋手有著這般實力,早就揚名天下,成為媒體與象棋協會的寵兒,絕不會只是一名普通的二級棋士。
可猜測始終是猜測,想必比自己更了解ai的葉凡也意識到了之前的貓膩。
不然他怎么下一步看著蘇葉車三平二后,走出更加離譜的馬三進四的巡河馬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