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老孫是我們那個年代的逃兵。”
“但是他的兒子卻是一個不錯的棋手。”
望著孫思棋被棋呆子用著“神乎其神”的預判所擊敗。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棋手,不由發出了這般感嘆。
他大概也猜出來了棋呆子是用著不光彩手段進行比賽,他更是猜出來了,這是象棋協會一些輸不起的老家伙——他們的安排。
若是他還年輕三四十年的話,他說不定會趁著青年的熱血去揭穿著這一切。
但已經步入暮年的他,望著這一切也只能發出一聲痛苦的嘆息。
棋呆子并沒有絲毫獲勝的喜悅。
她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孫思棋最后一手的蚯蚓擒龍。
這一手蚯蚓擒龍其實說實話并不算太高明,因為這種打法太極端又太落后,像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街頭象棋的打法,并不符合時代的主流。
但這個時代的主流又是什么呢?
毫無疑問,這個時代的主流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引領著象棋的一切,它的一言一行就代表著時代的主流。
哪怕它在比賽中使出更為極端的打法,但只要是它用出的,那么這種極端的打法便是這個時代的主流。
人類是贏不了人工智能。
這是棋呆子很早就明白的道理,但身為她一直都沒有一個概念,只認為差距也就是紙面上的算力。
但今天的比賽卻讓她明白,人工智能不僅算力比人類高,它甚至比人類更懂“人性”。
雖然這偽人性來自于人工智能不斷進化的高強算力,可這種偽人性也將人類棋手唯一的優勢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冷笑話。
……
楊錚的心情很是微妙,他猜出來棋呆子是用作弊的方式獲得第五局勝利,但他心中還是有著期望,期望著自己的判斷是錯的。
孫思棋最后一盤棋同樣也帶給他一些感悟,最起碼讓他明白人類棋手是不屈的,也是永遠不會缺乏希望的。
他打開了電腦,用著自己公司的軟件去模擬著今天那盤棋。
很可惜的是,他公司所設計的人工智能并不算高級,孫思棋在使出最后一招蚯蚓擒龍時,他的勝率還有45,并沒有像今天這般讓人絕望。
楊錚猶豫了許久,又打開了職業棋手訓練的專業軟件,他登錄上了鵬飛的賬號,看著他近一周一盤對局記錄都沒有,楊錚心中又開始擔心著鵬飛的未來。
隨手拿手機留言了幾句后,他望向這款軟件里的人工智能對戰房間。
如他所料的那般,軟件里的人工智能對戰房間已滿,不用多想就知道肯定有很多人模擬著今天棋呆子的對局。
在等待時間里,楊錚又刷起了體育新聞。
今天算是一個大日子,不僅有世界華夏象棋的半決賽,還有著一位外籍年輕圍棋棋手第六次挑戰人工智能的大新聞。
因為年輕的棋手是世界排名前三的圍棋手,他前五次挑戰人工智能全是失敗的結局,但他又善于學習,在連敗之后,花費了巨量的時間去學習人工智能棋譜。
并在上個月取得世界第二的好成績,被棋友譽為人類計算機。
而他這第六次挑戰,采用五局三勝制,要在一天之內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