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認輸讓人驚訝。
他的默然離去也讓觀眾眾說紛紜。
許多媒體記者想要去采訪小外星人,這個年輕一代的第一人為何會主動選擇認輸。
他們在他家門口蹲守了兩天卻發現他一直都沒有回家。
那小外星人到底去哪了?
一時間這又成為了一個話題,但很快,這個話題又被更多更有趣的明星社會新聞所替代。
這似乎是這個時代的特性。
快,容易被遺忘…還有這個時代永遠不缺少話題。
漸漸的,人們也不再關注小外星人去哪了,他們的目光也放在最后的決賽。
小及時雨來到了上京郊區,他望著眼前破敗的建筑,眼神里都是遺憾。
這是他還有諸多職業棋手成長的地方,有著將近四十年的歷史,這是一所特殊的培訓機構,也被稱之為棋院的入門院。
許多資質不足或是學棋太晚的孩子,都要在這里接受15個月的培訓,以求達到棋院入學的標準。
但這里也是被很多職業棋手戲稱為是棋手墳墓的地方,因為這個培訓機構雖然收費不高,可也不是什么人都收。
并且這個培訓機構大部分老師都是老一輩不得志的棋手,所以他們入學考試就是抽查孩子們背書的情況。
沒錯就是背書,不過背的不是課文,而是棋譜。
不止是一盤棋譜,而是背一整本棋譜。
他們一般都會給入學的孩子一本市面上常見的棋譜,讓他們一天時間將里面一百盤殘局背熟。
這種在如今看起來十分怪異的考核行為,卻是在當年有著奇效。
畢竟,在老一輩棋手眼里,想成為職業棋手天賦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決心以及勤能補拙的堅持。
可既然被稱為墳墓,背書自然是小兒科的考驗,基本上用心的孩子,都能在一天之內背完一百盤殘局棋譜,接下來一周的生活才是許多孩子的噩夢。
他們不僅要接受一定強度的體能訓練,還要每天枯燥的練習套路。
因為一周后,棋手老師會和他們下三盤棋,只有可圈可點熟練運用套路的孩子才能接受為期更長的訓練。
或許是因為這個機構棋手老師年歲不小,他們信奉的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打不成才。
適度的體罰也是特色,許多孩子都吃過這個苦,被打過手心,被要求罰跑步。
在這種高壓的情況下,這個機構也以75的錄取率成為最著名的棋院培訓班。
當然,也因為它的高壓和體罰,還有它刻板的教學方式,這家機構也在十年前被打上了“負面”的標簽,在時代的洪流下遺憾離場。
雖說它遺憾離場,但對很多從這里“畢業”的棋手來說,這里面可是有著美好的回憶。
就比如小及時雨,他雖然在父親的要求下在里面只呆了一個月。
但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他認識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人,而那個人雖然一生都沒達到象棋大師,只是一位在二級和一級棋士反復橫跳的失敗棋手。
可他卻無比相信自己能在象棋領域成為最頂級的棋手。
然而自己似乎辜負了他的期望,沉浮半生,卻離頂級依舊有著遙遠的距離。
他也看不到自己成為頂級棋手那天,也畢竟他早在八年前九已經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