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在空中草原中心,這里搭建了一些供馬仆居住的茅草屋,還圍了一個直徑許里的牧圈,牧圈內大概有三百多匹戰馬,以及數千只牛羊。折算成五銖錢應該在四五千萬錢的樣子。
這對趙云來說,又是一筆額外的收入;一旁百多個戰戰兢兢的馬仆,趙云看其個個身體壯碩,便打算納為己用,反正這些人熟悉這里,正好可以幫到他。
接盤蘇張二人馬場后,趙云決定就在草原中心這個位置,駐扎大軍,打算在這里練兵的時候,筑一座軍城。
………….
時光飛逝,一晃兩個月就過去了!
天氣變暖,草長鶯飛!
草原變成了綠色的地毯,花開遍地,美輪美奐………
羊群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牧放,雄壯的戰馬載著健兒飛奔而過。
震天的呼喝聲響徹四野,由一千突騎老軍為骨干,組建的五千騎兵,在高強度訓練。
突騎,其實是幽州邊地騎兵的統稱,比如歷史上白馬將軍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也是突騎的一部分。
趙云在空中草原組建這支新騎兵,遂以空中之意延伸,空中就是天;而他對這支騎兵寄以厚望,希望像狼一樣攻勢凌厲,遂名:天狼騎!
剩下的兩百突騎老軍,作為趙云親衛騎,時常跟隨左右,命名:虎衛騎!是精銳中的精銳。
至于另外四千步軍,也有了一個新的稱謂:飛狐營!因為此地還有一個名字叫:飛狐牧場。
趙云這兩個月一直待在空中草原,五千天狼騎由他親自統領,在借鑒突騎的訓練方法的同時,又加入了一些未來歷史上著名騎兵的訓練方式。
如今的他,正在猶豫不決一件事情,這是一件能將騎兵,推上冷兵器時代霸主地位的神器:雙邊馬蹬!
這個時代的騎兵,有高橋馬鞍,卻沒有雙邊馬蹬,因為在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雙邊馬鐙,是在東晉時期,距現在還有一百多年的時間,對于漢末來說雙邊馬鐙就是跨時代的大殺器。
而在沒有雙邊馬鐙借力的情況下,組建騎兵對于兵員的選擇是最困難的,這也是大漢為何只有比鄰草原的邊疆地區才有騎兵,而內地基本沒有的原因。
首先內地缺馬,馬就相當于后世的豪車,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
在內地騎過馬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樣的情況下用這些人組建騎兵,連保證不從奔跑的馬背上掉下來都需要練很久,更不要說在馬背上揮舞兵器沖殺。
這也是趙云為何不在三千黃巾降兵中挑選新騎兵的原因,因為這些人來至內地連馬背都坐不穩,那不知要練多少年。
而代郡的本地新兵不同,代郡地處邊疆,馬是不缺的,雖然他們騎不了昂貴的戰馬,可普通的馬駒是從小就能接觸的,隨便一個健兒都能跨馬奔跑。當然他們的騎術也僅能保證不從馬背上摔下來,還是無法和馬背上長大的草原民族相比。
故而,現今騎兵作戰,除了勇力非凡的勇士,普通的騎軍士兵都是一手抓馬韁,一手揮刀砍殺,并且雙腿要死死箍住馬腹,不然掉下來就只有一種結果,被活活踏死。
哪怕是鮮卑人也是這樣。
當然,如果雙邊馬蹬的出現就會改變這一切。
騎兵史上最大的變革就是雙邊馬蹬的出現,它使騎兵的雙腳有了強勁的支撐點,騎兵的雙手不用再一直抓著韁繩來駕馭戰馬,雙腿終于不用再像以往那樣,需要緊緊夾住馬肚子來保持身體穩定。
這樣,騎士就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做各種復雜的高難度動作。尤其可以在披掛重甲、使用大型武器的情況下,肆意在馬背上做左右多方向、多角度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或躲閃等復雜的格斗,而不用減速或擔心掉下來,而這在沒有裝雙邊馬鐙前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