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西入河東,目的是從河東渡河到弘農,再從弘農過函谷關進入雒陽。
因為據張烈打探到的消息,董卓在雒陽北面、東面、南面三個方向,七個入京的關口都增派了兵力,唯有雒陽西面的函谷關,沒有增加兵力。
至于董卓為何不增兵函谷關,可能是董卓對于自己后方的自信吧,但這無疑是趙云的突破口。
三千鐵騎西出軹關陘,沿著首山(即中條山)向西南急馳,目的地是河東的茅津渡。
茅津渡,位于河東郡南端,首山南麓的大陽縣黃河北岸;先秦時期,由茅族居此而得名,茅津渡地形險要,歷史悠久,是溝通黃河兩岸的交通要津,也是萬里黃河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渡口,與風陵渡、大禹渡并稱為黃河三大古渡。
三大古渡之中,茅津為最,有晉豫通衢,商旅之輻輳,三晉運鹽孔道之稱,歷來都是三晉出入河南勾連中原的門戶。
趙云正是打算由茅津渡河,進入黃河南岸的弘農郡。
第二天上午,三千鐵騎進入河東治所安邑境內,只見前方上空濃煙四起。
趙云頓覺事情不對,喝令大隊緩緩停下。
“啟稟州牧,前方有胡騎劫掠鄉里!”
沒一會兒,外出打探的騎士,策馬來報。
胡騎?
趙云微愣,隨即想起河東好似盤桓著一支南匈奴騎兵,莫非就是這支人馬?
“傳令殺胡!”
趙云暴喝一聲,大漢疆域之內,胡騎竟敢劫掠鄉野?既然被他遇上了,那就唯有殺!
語落,趙云擎槍策馬前奔。
“殺胡!”
三千鐵騎,噌的一聲齊齊拔出錚亮長刀,嘶聲怒吼,隨趙云轟鳴前奔….
滾滾鐵蹄叩擊大地,塵土飛揚,轟鳴如雷……
轉過一個山坳,入目是一個支離破碎的村落,火光四起,濃煙彌漫,哭喊之聲不絕于耳。
村落里,胡騎大聲嘶吼,慌忙向村外逃去,顯然他們也發現了轟鳴而來的三千鐵騎。
趙云俊臉含煞,向逃竄的胡騎狂追,玉獅子速度越來越快,如白影騰空。
前方逃竄的胡騎,見身后一騎窮追不舍,不驚反喜;因為他們發現,身后那人已經完全脫離大隊騎兵,只要將身后那人引去單于那里,說不定能殺人奪馬。
對!
他們看上了趙云所乘的照夜玉獅子。
又追了一里左右,趙云已追上落后的胡騎,長槍一動,當場挑飛一騎。
坐下玉獅子顯得很興奮,發出一聲聲長嘶,飛身一縱數丈,趙云手中龍膽槍連連急刺,一個個胡騎如扎稻草人一般,滾落馬背;頃刻間,結果了十數胡騎。
跑在前方的一眾胡騎,驚恐不已,本來是想圖謀白馬的,現在一連損失十多騎,哪還有這心思,一群人打馬如飛,只顧著逃命。
這時,趙云將龍膽槍掛于得勝鉤上,提起一把十石強弓,從箭壺中抽出三支箭矢,開弓一弦三矢。
“咻咻咻!”
弦聲錚鳴剛落,前方三個胡騎中箭落馬。
接著,趙云開弓如霹靂,次次三矢,每矢必中,一個個胡騎在奔逃中慘叫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