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老賊!”
說到皇甫嵩,董卓咬牙切齒,他與皇甫嵩的仇怨可非一朝一夕;特別是去年,皇甫嵩上書靈帝,要求卸了他兵權,后來才有他屯兵河東不奉令的事情。
雖然董卓深恨皇甫嵩,但內心也非常忌憚皇甫嵩;這些年,他可沒少在皇甫嵩手下聽令,皇甫嵩用兵多強,他比誰都清楚!
而且,皇甫嵩手中還捏著三萬三河銳士;這三萬三河銳士,乃是這些年參與平黃巾,戰西羌,衛三輔等數次大戰下淬煉出來的,可謂百戰精銳,戰力極其強悍。
現在,皇甫嵩質于京城的幼子死了,皇甫嵩真有可能起兵東進。
想到這里,董卓當即道:“即刻傳令段煨,領一萬人馬駐守函谷關,以防皇甫老賊!”
看向李儒,董卓接著又道:“再傳一道詔書去扶風,任命皇甫嵩為城門校尉!”
李儒點首道:“如此甚好,若皇甫嵩不奉詔,便給他冠上反賊之名!”
“報~”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急報聲。
“何事?”
董卓很煩躁,心中咯噔一下,暗道:莫非又出了什么事?
暖閣打開,一名文士跪在門口,作揖道:“啟稟太尉,皇甫嵩領兵東進,已至弘農華陰!”
董卓、李儒倏然起身,剛剛還擔心皇甫嵩東進,怎么已經踏入弘農地界?
而皇甫康才剛剛死啊,就算消息飛去扶風,皇甫嵩也不可能已殺到弘農了啊?
那么只能說明,皇甫嵩在幾天前已經出兵!
聽到這個消息,反而令李儒纏繞心頭的疑慮盡去;若是有人謀皇甫康,使皇甫嵩起兵東進,那就不可能在皇甫嵩起兵之后。
也就是說,今日這事,真的是巧合。
也正是李儒放下這份疑慮,將來會讓他后悔不已;因為來的根本不是皇甫嵩,而是打著皇甫嵩旗號的蓋勛,只是李儒現在不知道。
李儒當即拱手道:“岳翁,皇甫嵩已來,應派重兵守衛函谷關與洛河一線!”
此時的函谷關,前面說過,已不是原來戰國時期的天下第一關,而是前漢樓船將軍楊仆東移三百余里的函谷關,其防御能力自然大打折扣。
而且,從西面入雒陽,不僅只有函谷關一條路;還有南崤道的洛河河谷,也能直達雒陽。
強烈的急迫感襲來,董卓連忙道:“令段煨嚴守函谷關,李傕、郭汜二人駐軍宜陽。”
宜陽位于南崤道洛河河谷,駐軍于此,便能擋住皇甫嵩東進兵鋒。
“岳翁,洛河河谷防線太長,僅靠李傕、郭汜二人本部,兵力薄弱了些,應把徐榮調去!”李儒道。
“徐仲盛乃北軍出身,當年曾隨皇甫老賊平黃巾,去年又與孟益匹夫伐張舉,此人可信?”
董卓沒想到,女婿李儒會點徐榮的將,徐榮可不是他西涼系將領,他覺得不太可信,而且還與皇甫嵩還有舊!
“岳翁多慮了!”
李儒笑道:“徐榮此人,只受軍令,不談私情!且足智多謀,極為善戰,有徐榮在,才能保證洛河一線。”
“既然文優如此推崇,那就由徐榮為主將,督洛河一線。”
董卓非常干脆,因為董卓最信任的就是李儒,也相信李儒的眼光。
布置了西面防線,董卓馬上想到在河內作戰的呂布,便道:“文優覺得,是不是應該令呂布撤回河南!”
如今,皇甫嵩東進,董卓不想兩面作戰,所以打算將呂布撤回黃河南岸。
李儒凝眉道:“撤軍是肯定要撤,可這下就不是我們說得算了!”
董卓一愣,什么不是我們說的算了?
見董卓沒明白他的意思,李儒解釋道:“呂布攻趙云野王,已相持多日!而今,呂布不得寸進,且傷亡慘重,隨之士氣下滑;若此時,傳令呂布撤軍,以趙云惡狼的性格,豈會眼睜睜地看著呂布后撤?”
“那如何是好?”
董卓恍然,趙云本就陰魂不散,而且兵力與呂布差距也不大。
而今,呂布攻野王,傷亡頗重,此消彼長之下,雙方兵力差距縮小,那么以趙云的性格,必定會像狼一樣,咬著后撤的呂布。
所以,此時撤軍,確實不是他們說的算了,而在于趙云放不放呂布走。
若是趙云想打,那呂布就得和趙云打!
此刻,董卓忽然有種,掉進泥潭的感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