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王城,縣署大堂。
趙云麾下眾將齊聚,分列大堂左右,一個個頂盔披甲,雄壯威武。
這是趙云回來后,第一次聚集眾將。
趙云高坐大堂上首,對眾將語氣沉重道:“自七月南下,轉眼已近五月,我們有很多兄弟,倒在了異鄉!”
說到這里,趙云語氣有些哽咽,南下時兩萬兒郎,到此時已不足一萬六,有四千多人永遠倒在了異鄉。
這不是趙云做作,而是他對代地有著深厚的感情,這些跟著他南下的代郡子弟,就好似他兄弟一般。
這也是趙云用兵,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從來不與敵人硬拼的原因。
比如野王一戰,呂布做夢都想與趙云決戰,可趙云就是不,特別是呂布前軍渡濟水時,當時宋憲陳兵一萬與一萬白袍軍對峙,若是其他主帥,肯定就要揮軍與之一戰。
因為當時,虞虎就領五千兵馬埋伏在對岸,雖然是一萬五對兩萬,但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趙云一方勝算還是很大的。
可趙云沒有被眼前的勝利沖昏頭腦,他很清楚一旦兩軍爆發大規模野戰,就算勝了,代價也太過慘重。
所以,趙云只讓呂布做選擇,是保輜重,還是保后面的一萬宋憲軍;若是保輜重,那么宋憲過河時,必定遭到一萬白袍軍半渡而擊。
反之,則像虞虎那樣,毀掉呂布輜重陳兵對岸,逼走呂布。
至于,呂布屠州縣,是不是趙云所謀,我們就不知道了,因為他沒有承認。
而不管何年何月,華夏兒女都有著故鄉情結,四千多代地兒郎,倒在兩千多里外的中原,這是身死不能回鄉的遺憾。
堂中氣氛很沉重,一眾將領幾乎都是北疆兒郎,他們感同身受。
大堂挨門處,賈詡今天也被趙云邀請參與,他所站的位置在末位。
哪怕趙云再欣賞他,可規矩就是規矩,在白袍軍中,講的是功績;賈詡不說立功,連新投之人都不算,因為他沒有答應投入趙云麾下,站在末位做個旁聽而已。
賈詡知道趙云為何邀請他參與聚將。因為趙云這是在向他展示實力,趙云麾下謀士沒有,可猛將不少,典韋、張遼、虞虎、魏越…….個個一身煞氣,一看就是破陣猛將。
賈詡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趙云麾下的將領,就像董卓麾下的一眾西涼悍將一樣,個個如狼似虎,不禁暗道:此乃幽州悍將也!
這時,上首趙云,語氣一變道:“他們雖然倒在了異鄉,但他們不是孤魂野鬼,是捍衛天威的英雄;董賊禍亂朝綱,行大逆不道,我等作為大漢兒男,為捍衛天威而死,死又何懼?”
大堂眾將嘩啦一聲,齊齊單膝跪地,大喝道:“捍衛天威,死又何懼!”
賈詡愣愣的站在那里,顯得很突兀,他看到趙云投來的目光,那是一種自信且霸道的目光。
在趙云目光中,賈詡緩緩單膝跪地。
趙云從坐席起身,對堂下道:“諸君請起!”
嘩啦一聲,眾將起身,賈詡也跟著站了起來。
“今日,我要為諸君介紹一位英才!”
趙云說著走到堂下,來到賈詡面前,對眾將道:“相信很多人都與賈先生打過照面,那么我再介紹一下!”
“這位先生,姓賈,名詡,字文和!文和先生因憤恨董賊所作所為,遂決定參與伐董之列,匡扶正義!”
聞言,賈詡暗自腹誹:明明是你用下作手段,逼得我不得不脫離董卓,而且我也沒有說,要參與討伐董卓,你可真能瞎說。
不過,賈詡可不敢這么說出來,這么多武夫在這里,要是這樣說,估計得橫著出堂。
賈詡微微拱手,訕訕道:“匡扶正義!”
“先生好氣魄!”
趙云大贊一句,看著賈詡道:“我等身為大漢兒男,討伐董賊,人人有責;不知先生可愿入我白袍軍,戮力同心,共誅董賊?”
賈詡望著趙云,他沒想到趙云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問他愿不愿意投效?
賈詡很想說,不愿意!
“先生可愿?”
賈詡不吭聲,趙云目光如狼,一身威壓,直勾勾地盯著賈詡。
賈詡心頭很氣,你這趙云,有你這么求賢的嗎!你這是恐嚇!
賈詡還是不吭聲,眾將目光聚焦在賈詡身上,齊齊大喝道:“先生可愿!”
這聲先生可愿,震得賈詡耳膜嗡嗡作響。
賈詡渾身一震,看著面前這一群武夫,任他智謀超群,在這種情況下,也顯得蒼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