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以挾持劉岱占得先機,帶出了不服劉岱的冀、豫兩軍六名將領。
剛離開兗州軍軍營不遠后,張南、殷通對視一眼,連忙策馬至公孫瓚面前,滾落馬鞍,感激涕零道:
“冀州張南、殷通,謝公孫將軍,救命之恩!”
公孫瓚心頭大喜,看了身側劉備一眼,跳下馬鞍,扶起二人道:“兩位將軍乃冀州英才,而劉公山狼子野心,著實令人寒心,某安能坐視?”
“將軍大恩,末將愿效犬馬之勞!”張南、殷通感動不已,躬身再拜。
“將軍大恩,吾等愿效犬馬之勞!”
另外四名不服劉岱的冀、豫將領,也紛紛跳馬拜倒,今天要不是公孫瓚,他們說不定出不了兗州軍軍營。
“諸君請起!”
公孫瓚激動的拽著手心,感激地看了劉備一眼。
本來公孫瓚是不愿去赴宴的,畢竟,有韓馥的前車之鑒,公孫瓚哪能不怕?
但是,劉備卻勸他去,劉備認為這是一個收攏人心的良機,風險與機會并存。
劉備見公孫瓚感激的眼神,面目含笑,微微拱手。
其實,今天不管結果如何,他劉備都是得利者!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公孫瓚赴宴不死,可以收得一部分冀、豫人馬,他身為公孫瓚信賴的人,自然能分得一些兵權。
反之,若公孫瓚被劉岱殺了,那么三千白馬義從便無主,而他是不是能名正言順接手?
所以說,不管今日是何種結果,劉備都是得利者。
可見,劉備能在歷史上三分天下,不是沒有原因的,這份心機和手腕,就非常人能比。
接下來幾天,公孫瓚意氣風發,投效他六名將領,有四名冀州軍校尉,兩名豫州軍校尉,共計一萬兩千兵力
得到這一萬兩千人,公孫瓚手握近兩萬大軍,一掃之前的勢單力薄。
而劉岱也收得一萬兩千人馬,麾下共計兩萬七千大軍。
公孫瓚、劉岱二人收攏兵馬后,因雙方已有嫌隙,干脆打亂了原來趙云圍困中牟的部署。
劉岱屯兵中牟城,北、東兩門外。
公孫瓚則屯兵中牟城南、西兩門外,南門外由劉備帶領本部,以及四千豫州軍圍困,西門由公孫瓚親領一萬一千大軍控扼中牟城。
劉岱與公孫瓚雖然沒有動手,但雙方互相敵視。
而中牟城內,被困多時的那頭猛虎,也漸漸蘇醒……
……….
趙云那邊,賈詡領著五千白袍軍已抵達密縣。
趙云麾下一萬五千兵馬,屯駐密縣,對滎南虎視眈眈,隨時有北擊的傾向。
這種虎視眈眈的感覺,壓得徐榮快喘不過氣來。
滎陽以東,蔡邕等七路諸侯,合計七萬余大軍,已經殺過鴻溝,正攻打敖倉、隴城、管城三地。
這個時候,徐榮已經沒有多余的兵力奪回密縣,只能命華雄嚴守京縣,阻趙云兵鋒。
徐榮在滎陽與七路諸侯大戰,趙云卻顯得很清閑,在縣署正與賈詡對弈。
“文和棋藝高絕,吾不如也!”
眼看又要輸了,趙云將手上黑子扔入棋甕中。
“主公初獵此道,落子有神,殺伐之氣磅礴,稍加時日,詡不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