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牟城。
趙云麾下一萬五千兵馬駐扎在城中,就在剛才,他收到一個喜訊,懷胎十月的何婉,在野王城為他誕下一女。
何婉給他寫了親筆信,在信中何婉給女兒取名:趙念,詢問趙云的意見。
趙云非常激動,他有兩子,如今得一長女,自然應允何婉給女兒取的名字。
這個念字,趙云已經猜到有兩個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表達何婉母女倆在野王城對他的思念;還有一層意思,應該是何婉對劉辯的懷念。
這一刻,趙云不想打仗了,從去年南下到現在,馬上就快一年了,雖然偶爾有收到妻子甄姜的傳信,可他還是歸心似箭。
趙云將手中的書信,看了又看,喜不自禁。
這時,賈詡來了,對他躬身一禮,在側席落座。
“文和,這場伐董之戰,沒有結果,我不想打了!”
趙云說出了心里話,伐董本就是野心家割據的契機,只要參與伐董,回到自己地盤后,就可以名正言順自立一方。
因為我們都不承認董卓把控的朝廷,那么我們就不需要聽朝廷的。
如此一來,誰還會在伐董一事上真正出力?
所以,伐董注定沒有結果,最終只會是分崩離析。
而且,正史上的諸侯伐董,也是一場虎頭蛇尾,貽笑后世的鬧劇而已。
而今,一旦退出戰場,趙云真不想打了,厭戰了!
況且,就算攻入雒陽,殺了董卓又能怎么樣?難道他真要匡扶漢室嗎?
他之前就對賈詡說過,他傳檄天下伐董,就是為了正名,給自己一個名正言順的割據理由。
如今,伐董之戰已經打了,也表明了他與董卓的對立性,那么趙云就沒有繼續打下去的意義了。
“主公下決定了?”
賈詡也知道,諸侯伐董就是一場刷名聲,互相博弈的過程。
如今,十八鎮諸侯,淘汰了四鎮,這就是諸侯博弈的結果,那么這四鎮諸侯空出來的地盤,就是剩下十四鎮爭奪的焦點。
當然,有些諸侯,是沒有那個資格爭奪的,比如張邈、張超倆兄弟,以及上黨太守張揚,北海相孔融,濟北相鮑信、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這七鎮諸侯存在感太低,也沒有足夠的實力。
至于盟主蔡邕,沒有爭奪地盤的野心,只有伐董的決心。
賈詡問他下決定了嗎?
趙云不作回答,而是娓娓道:“一個月前,曹操在敖倉,提出先狂呂布,再引徐榮,其實此計,不僅是引蛇出洞,還有不勝則散!”
“其后,六萬大軍佯裝近九萬人的聲勢,東渡鴻溝,目的就是為了引出管城、滎陽、敖倉三地的駐軍。
“若當時徐榮貪功上當,那么伏于管城、敖倉周邊的聯軍,就能趁勢占據兩地,將兵鋒推至滎陽,與徐榮決戰。“
“但是,徐榮老成持重,在那樣的誘惑下,依舊不上當!”
“既然引蛇出洞失敗了,那么曹操再也看不到成事的機會了,因為他早已看出聯軍人心難齊,難以成事!”
“故而,與其這樣毫意義的耗下去,不如散了!”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今聯軍都已撤下來,不說各路諸侯不想打了,就是各軍士卒,都疲憊了!這個時候,再想西進,已經沒有那個士氣了,這便是曹操的不勝則散!”
“還有,最近幾日,張邈要求各鎮諸侯從自己屬地運來糧草,聽張邈的意思,他陳留郡都被掏空了!”
“現在,軍無戰心,糧草不繼,也沒有再打下去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