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晉陽城。
經過大半個月的忙碌,太原郡府官吏空缺終于補齊,郡府系統也逐漸恢復。
十六豪族各地莊園武裝,在趙云兵威之下接連投降,除了逃脫一些豪族親眷,十六豪族附庸之民,以及莊園私兵,全被趙云納入治下。
刺史府書房內,甄平正在給趙云匯報工作:
“啟稟主公,十六豪族各地莊園,總查抄錢財兩億余錢,糧食一百二十余萬石,鹽一萬石,粗布五萬余匹,上等錦帛五千匹,牛羊各有數千,馬千匹,以及一應物資,具體詳情請主公過目!”
說著,甄平將一本厚厚的賬簿,躬身遞向趙云。
趙云心頭大喜,不愧是十六豪族,太原的地主老財,這些物資再加上晉陽城內查抄的錢糧,光錢財就有二十億錢,糧食更是有一百五十多萬石。
其實,在從河內撤軍北歸時,趙云就在為一件事情犯愁。
那就是,回師代城后,論功行賞,以及陣亡將士的撫恤問題,將是一筆巨額的支出,這對趙云來說,是壓的喘不過氣來的負擔。
但是,能不賞賜,能不撫恤嗎?
不能!
秦朝的秦軍為何那么善戰?
主要在于商鞅變法,推出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正是這場變革,使秦軍有了橫掃天下的底氣。
一支軍隊,要有強大戰力與忠心,首先離不開信仰和斗志,趙云就是白袍軍的信仰,不敗的信仰。
但是,光有信仰還不行,還得有激勵軍心的權力與賞賜。
權力倒好辦,招募新兵,給這些老兵升遷,予以統領新兵的權力。
而賞賜,這就像發工資,你不發工資,誰他娘的給你賣命?
當然,這個時代當兵是沒有軍餉發的,但論功行賞是鐵律,不論哪支軍隊,打了勝仗,都會論功行賞。
趙云南下這一年多,每個白袍軍士,最少都有兩級首級的功勞,有的猛士甚至斬獲五級首級,這些首級都是軍功,趙云是需要用錢財去嘉獎,去激勵。
平均下來,大概每個軍士需要發三萬錢的賞賜,至于陣亡的將士,撫恤更高,每人高達十萬錢。
這么算下來,得多少錢?
去年,跟隨趙云南下的兩萬白袍軍,至此時,陣亡高達六千,僅剩一萬四千人。
也就是說光撫恤就需要六億錢,一萬四千人的賞賜,也要五億多錢,兩者加起來就是十一億錢,這是多么龐大的一個數字。
但這些錢必須出,白袍軍強大的戰力,少不得巨額錢財的堆砌。
所以說,養軍、打仗,打的就是錢,沒有錢,趕緊投降。
如今,有了太原這批繳獲,讓趙云輕松了很多,這批錢財,完全可以填平論功行賞的支出。
這時,甄平又遞出一本冊子,道:“主公,這是十六豪族莊園武裝名冊,總計一萬余人,皆是孔武有力的青壯!”
趙云接過名冊,隨便翻了一下,說道:“平叔曾說過,這些人都是時常操練的私兵,穿上甲胄,戰力甚至強于普通郡兵!”
“當日與郭缊一戰,吾亦深有體會,若非十六豪族私兵難以形成一個整體,想要破之,也頗為費事!”
趙云笑道:“這是一支強軍苗子,可不能視而不見,給他們家人以口授田,組建新軍!”
甄平點了點頭,這支私兵不武裝起來,確實太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