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心中激蕩,幾天前,自家大舅子說要讓他擔任太原太守,他真的有些不敢相信,這是對他多大的信任!
此刻,張遼心中,只有以死相報四個字。
接下來,是對太原郡府官吏的正式任命,這些人都是在太原世家中挑選的,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對于趙云滅了十六豪族,剩下的太原世家不僅沒有意見,還竊喜著呢!
如果趙云沒有滅掉十六豪族,郡府官職,哪有他們的份。
所以說,世家之間,沒有永恒的情誼,只有永恒的利益。
宣達人事任命后,趙云宣布并州免除一切苛捐雜稅,只取三十稅一的基本地稅。
漢承秦制,賦稅主要分三種:田稅、算賦、力役。
田稅又叫耕地稅,是土地所有者每年必須向國家繳納的耕地稅,耕地稅率為畝產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時高時低。
打個比方,一家有一百畝土地,在沒有災情的情況下;一畝平均可以產三石粟米,一百畝的年產量就是三百石,只需要向政府上繳十石的稅糧,自己一年可以余下二百九十石,若是十五稅一,就需要交二十石糧,對于老百姓來說,這都是他們能夠承擔的。
最讓百姓苦不堪言的其實是算賦,又稱口錢,說白了就是人頭稅,國家規定:凡十五至五十六歲的男女每年每人需繳納一百二十錢,七至十四歲的兒童每年每人納二十三錢;這就造成了老百姓不敢生,養不起的局面,也是制約人口增長的根本因素。
力役,就是每個成年公民,每年都有義務參與一個月的苦力勞動,比如修城墻、宮殿、皇陵、水利之類的政府工程,所需一切的花費都由民眾自己負責。
然而,在當今敗壞的朝政下,各種苛捐雜稅更是層出不窮,比如修宮錢、入城稅……等,急劇壓榨百姓,使得很多百姓寧愿賣掉土地,成為豪族名下佃戶,都不愿意自己耕種,因為他們一年的收成,還堵不上各項雜稅,更別說養活自己一家人。
而賣身給世家豪強,反而能夠勉強過活。
從趙云執政代郡以來,一直秉持輕徭薄賦的基本政策,他認為民富則國強,與民爭利,只會越爭越弱。
如今拿下并州三郡,趙云仍然會執行在代郡的政策,只保留耕地稅和力役,取消百姓深痛惡絕的算賦,以及一系列苛捐雜稅,予民生息。
這條實打實的惠民政策一頒布,太原萬民奔相告走,喜不自禁,這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活下去的希望!
其后就是商業稅,同樣免除各種雜稅,只收市場交易稅,促進商業繁榮。
最后,趙云撤消雁門郡,皆因雁門郡早已經不是曾經人口數十萬的大郡,境內大片土地荒蕪,人口稀少,為了方便治理,趙云暫時撤銷雁門郡,將雁門關內五縣,并入代郡治下。
這一下,代郡治下原本的九縣,加上冀州的廣昌、靈丘兩縣,又加雁門五縣,以及雁門北部平城縣,代郡轄管十七縣,總人口七十余萬,轄地東西、南北跨幅數百里,轄土之廣。
處理完太原的事情,趙云、高順馬不停蹄地趕往上黨。
因為高順要去上任了!
甄脫這小烈馬,當然要跟著去上黨,說要去見識一下三個狐媚子長什么樣。
趙云好似聞到了火藥味,不過他太了解甄脫了,這就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
跟隨趙云去上黨的人馬,僅是甄脫帶入晉陽的兩百虎衛騎,其他兵馬,都在晉陽休整。
路過侯甲水時,趙云、甄脫、高順三人,情緒哀傷,他們想起了虞虎,那個最愛烤羊的九尺巨漢。
如今,再也見不到虞虎那憨厚的笑容了!
甄脫展望前方起伏的丘陵,傷感地說道:“二郎!阿虎最愛吃羊,這個地方以后就叫牧羊坡好不好?牧羊的地方,就永遠不會缺羊!”
“好!”
趙云望著低矮的山丘,忽然好似看到虞虎在遠處望著他傻笑,悲痛道:“阿虎生前說,我欠他百頭羊,他日我便放千頭羊于此,陪伴他的魂靈!”
高順跳下馬背,對著趙云三叩首,哽咽道:“末將,代阿虎叩謝主公!”
古人崇信鬼神,篤信身死魂在,趙云承諾放千頭羊于此,高順認為虞虎一定能得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