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奇?
一聽這名字,勾起了趙云六年前的記憶,那年他去井陘縣護民返鄉,當時駐守在井陘古道東口土門關的將領,就是蔣奇,一個英武壯碩的少年。
“我方何人為將?”
趙云見過蔣奇,同時蔣奇也是在歷史留名的袁紹大將,對上這樣的將領,趙云還是很慎重的。
“郝昭!”張遼回道。
趙云頷首,郝昭在歷史上亦是一員良將,且頗為擅守,據記載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郝昭以千余兵力,擋住諸葛亮數萬大軍,破滅了諸葛亮攻下陳倉的希望。
最終諸葛亮只能退兵,也宣告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夭折。
言歸正傳。
如今,太原南端冷泉關有五千太原軍防備河東郭汜。
西面有王匡頂在南匈奴面前,東面馬首城有郝昭駐守,太原防務方面趙云也就放心了。
接下來,趙云又詢問太原政務,由郡丞甄平一一作答…….
晚上的時候,趙云在刺史府設宴,宴請郡府官吏,與在上黨一樣,勉勵郡府官吏一番。
第二天,清晨,趙云帶著兩萬五千人馬,押著總價值十八億的錢財,向北行去,隊伍拖曳數十里….
這兩萬五千大軍中,白袍軍一萬三千人,豪族私兵一萬人,以及兩千張南麾下冀州降兵組成的強弩軍。
剩下的數千冀州軍俘虜,因家人在冀州不愿為趙云效力,趙云自然不會白養著這幾千俘虜,被安排在太原境內采湮石。
湮石是漢代對煤炭的一種叫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采和使用煤炭的國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在漢初,煤炭已經被作為燃料來煉鐵,到東漢末年,煤炭使用逐漸增加,甚至被聰明的古人加工成煤餅,提高燃燒能力,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蜂窩煤。
太原郡最富有的礦產資源,自然是聞名世界的煤炭,趙云已經讓張遼著手,在太原建立煉鐵廠,為代城提供源源不斷的鐵胚。
六日后,兩萬五千大軍踏入雁門地界,裴元紹、王庚領著一隊人馬,在雁門南端原平城外十里相迎,其中還有聞訊趕來,向趙云效忠的雁門五縣縣令,以及張遼父兄,張震、張汛二人。
此時,已是十月下旬,寒風凜冽,北方的雪越來越大,原野上,已積起白茫茫的一層雪。
趙云在廣武城停留一天,雁門五縣世家大族,自然聽聞了趙云在上黨、太原的規矩,紛紛自發交出一部分隱匿的人口。
其中,就有張遼家族。
對此,趙云不僅大肆夸贊了一番雁門五縣大族有一地之望的仁德,并且投桃報李讓各家推薦人才入郡府任職。
同時,趙云任命張遼之兄張汛,為雁門關守將,撥了五百雁門軍給張訊統領。
隨后,剩下的四千雁門軍與王庚麾下一千鐵騎,并入趙云北歸大軍中,原本的兩萬五千大軍變成三萬,浩浩蕩蕩出雁門關…..
從雁門五縣返回代城,最近的一條路是走瓶形寨,入蒲陰陘,過靈丘,再從廣昌北上代城。
但趙云這次,沒有選擇這條近路,因三萬大軍數量龐大,且隊伍里還有十八億錢財,以及其他輜重。
如果走蒲陰陘,再從廣昌北上走飛狐陘,道路太過坎坷,還不如出雁門關,進入大同盆地,沿著桑干河進入代郡好走。
所以,出雁門關看似繞路,實則效率更高一些。
至于裴元紹,趙云命其領本部返回瓶形寨,將瓶形寨交予鹵城令,其麾下一千老軍,不再駐守瓶形寨,前往蒲陰陘東端的五阮關。
因為如今并州已被趙云納入治下,那么瓶形寨這座虎視并州的要地,也就不需要再派重兵駐守,將重歸鹵城縣管轄,以后就是收取關稅的關卡。
出雁門關,冷了不少,雪也更大了,望著銀裝素裹的世界,何婉很震撼,她從未到過北疆,未曾想一直被稱為苦寒之地北疆,竟如此瑰麗、壯美。
后方馬車里,蔡邕烤著炭火,依舊冷得渾身顫抖,十多年前,他被流放朔方,當時走的就是雁門關,令他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再臨北疆。
蔡琰靠在趙云胸口,愣愣地看著飛舞的雪花,幼時模糊的記憶,漸漸清晰,當年跟隨父親流放朔方,她才四歲。
“在想什么?”
一路北行,趙云大多時間乘坐馬車,每天香車佳人,今天他與蔡琰同車。
放下車簾,蔡琰仰臉望著趙云俊美的臉龐,回憶道:
“十多年前,妾身隨父親流放朔方,路經雁門關時,和現在一樣下起了大雪,那年好冷,風雪似刀,要不是阿翁脫下衣裳把我裹起來,我可能早就凍死了!可是從那之后,阿翁就落下了寒病,非常怕冷。”
“難怪岳翁那么怕冷!”
在上黨開始飄碎雪的時候,趙云就發現蔡邕比正常人怕冷,越往北走,蔡邕馬車里一直放著炭盆,而且除了解手,絕不下馬車,非常怕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