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文官升遷,便是武將,但不會在郡府宣讀升遷。
于是,趙云在一眾官員簇擁中,向位于城內西南的校場行去….
代城西南校場,非常的大,六百多年前,是代國屯兵之地,足可容納十萬大軍;這些年經過不斷修繕,雖然沒有屯十萬大軍那么夸張,但五六萬軍隊,還是可以的。
代城校場上,積雪早已被鏟除,趙云帶回的三萬大軍,整齊地佇立校場上;四千騎兵組成一個肅殺的騎兵方陣,戰馬鼻腔里,噴出白氣,搖頭晃腦,極為彪悍。
一萬白袍黑甲的白袍軍,組成一個刀槍如林的步軍大陣,嚴整肅穆,勢如山岳。
兩千冀州降兵組成的強弩軍,身著絳紅軍衣,陣型嚴整。
四千雁門軍,陣型雖整,但缺少氣勢,兵甲也太過陳舊,同樣組成一個獨立方陣。
一萬十六豪族私兵,身著葛衣,武器五花八門,有點不堪入目,不過個個都是孔武有力的精壯,經過一番磨礪,帶上精良兵甲,必是一支強軍。
這就是校場上,三萬大軍的基本面貌。
三萬大軍正前方,有一座數丈高的高臺,臺上趙字旗隨風飄動,沐浴著冬日的暖陽。
高臺正下方,有一片空出的校場,代城校尉趙風,正領著麾下兩千輔兵,來來回回將數之不盡的大箱,整齊的碼放在高臺之下。
只見每一個大箱,都非常沉重,最少需要兩名輔兵,才能抬起。
高臺下,沉重的大箱子,越堆越高,都快要平到高臺的高度。
“咚!”
忽然間,校場上驚起鐘鼓巨鳴,軍營南大門,緩緩開啟。
筆直挺立在校場上的軍士,雖意識到了什么,但在軍法的威懾下,可沒有人敢回首后望。
軍營大門處,五百虎衛手執長刀,前面開道,趙云在一眾官員簇擁中,踏入軍營。
少時,趙云攜眾登上高臺,典韋挺舉的趙字大纛,往高臺一頓,如炸雷般大喝:“拜!”
臺下三萬軍士,抱住手中兵戈,嘩啦一下齊齊單膝跪地,山呼:“主公萬勝!”
三萬軍士齊齊下拜,如此盛大的場面,令趙云心中激蕩,豪氣干云道:“眾將士請起!”
“萬勝!”
三萬將士山呼海嘯,聲震寰宇。
“鉦~”
高臺上,鳴金之聲一響,臺下山呼海嘯的三萬將士,倏然噤聲;這個時候,鳴金是為“止”的意思。
這時,高臺上,趙云身后軍師兼長吏的賈詡,踏出半步,落后趙云一個身位,展開手中書卷,激昂道:
“我軍自去歲南下,披堅執銳,人人敢戰,人人爭先,臨難不顧,悍不畏死,戰必勝,攻必取,大壯我軍聲威!”
“先賢有云,明其法禁,必其賞罰,此乃律也!”
“今,揚威而歸,自當論功行賞,以勵軍心!”
賈詡的聲音慷慨激昂,振奮人心,剛剛語落,臺下將士,再次山呼萬勝,論功行賞,這是每一個將士舍生忘死最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