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牧!”
盧植也不再托大,起身向趙云拱手;剛才他故意坐著不動,就是看看這年少有為的趙州牧,會怎么樣!
“去歲在雒陽,與盧公匆匆數面,今日再見盧公,云之幸也!”
趙云語氣崇敬;去年趙云攻入雒陽,在皇宮與盧植見過幾面,不過連話都沒有。
“趙州牧威震北疆,固北疆之寧,乃邊民之幸,大漢之幸!”
盧植對于趙云護北疆安寧的功績是非常認同,來到代地,見代地安寧和諧,對趙云更是高看了很多。
此,趙云之功也!
蔡邕請趙云、盧植坐下暢談,又對蔡琰道:“去庫房取些酒煮上,吾要與子干兄和子龍暢飲!”
“諾!”蔡琰恭敬一禮。
徐蓋一聽要去庫房取酒,連忙表示要幫忙。
在代地,趙云明確規定不準釀酒,一經發現重處;因為釀酒太浪費糧食,有這糧食用來釀酒,還不如多接納一些食不果腹的流民。
其實,在秦末漢初,以及三國后期,蜀漢政權建立,都曾推出禁酒令,其原因也是釀酒浪費糧食。
趙云雖然不讓代地釀酒,但也沒有像蜀漢那樣一桿子打死,酒都不準喝了!
趙云認為畢竟酒文化深入人心,北疆又是苦寒之地,想要完全禁酒,肯定是禁不住的,不如只禁止釀酒,允許民間買賣酒。
這樣一來,代地所需的酒,只能從外地北販的商人手中買,酒價自然高出很多。
酒價高了,代地民間又不敢釀酒,那么很多酗酒之輩,必然因酒價太高,只能望而卻步;因此間接的讓趙云達到了禁酒的目的。
蔡邕這么怕冷,趙云作為女婿還是非常貼心的,專門在商人手中買了一批好酒送至蔡府,供蔡邕驅寒。
蔡琰取酒為蔡邕煮酒,趙云則與蔡邕、盧植暢聊了起來。
蔡邕今日得見老友盧植,心中對趙云最后的一絲不滿也消失了,認為要不是趙云帶他到北疆,說不定這輩子都再也見不到老友盧植了。
其實在歷史上,蔡邕與盧植雒陽一別,就是永別。
爐上的酒,隨著溫度升高,酒香越來越濃烈,彌漫書房中。
盧植是好酒之人,聞著這醉人的酒香,停下交談,側首望向爐上酒,說道:“此酒竟是產于荊州的宜城醪?”
漢代隨著經濟的復蘇,從漢初的禁酒,再到官府對酒的專釀專賣,直到劉秀建立東漢,豪族勢力龐大,不得不對豪強勢力讓步,便改為收酒稅。
而隨著釀酒的技術飛速發展,時至漢末,已經有了很多聞名天下的名酒,比如洪梁酒、蒼梧酒、烏程若下酒、中山酒、酂白酒、綠酃酒、齊公清酒、關中白薄、青渚縈醇、挏馬酒、蒟醬酒、宜城醪、杜康等名酒,甚至還有斗值千錢的司湎酒。
所以說,在如此多名酒的漢末,想要釀酒賺錢,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盧植驚呼的宜城醪,便是產自荊州南郡宜城縣的當世名酒。
荊州距代郡何止兩千里之遠,宜城醪能出現在代城,確實讓盧植不敢相信,不說宜城醪本就很貴,再運到北疆,那要貴到什么程度?
“盧公聞香知酒,云佩服!”
趙云拱手笑道:“此酒確實是產自南郡的宜城醪!”
盧植連連道好,抿了抿嘴,一副急不可待的樣子。
“哈哈哈!”
蔡邕大笑,對趙云道:“欲讓子干失態,當以美酒誘之!”
盧植亦放聲大笑。
蔡琰將煮好的酒,替趙云三人倒上,腹中酒蟲亂轉的盧植,當先舉盞道:
“趙州牧、伯喈兄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