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漢初平元年,成為歷史,翻開新的篇章…….
正月,初一。
上谷郡,寧縣
寧縣位于上谷郡西北部,長城之內,西與代郡馬城接壤,境內地勢北高南低,著名的無窮之門就在縣北七十里處,乃北疆要塞。
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單于冒頓擊敗,分裂成兩部,分別退至烏桓山和鮮卑山,接受強大的匈奴統治,東胡兩部遂以山為族名,成為鮮卑和烏桓兩族。
然而,烏桓與鮮卑同根不同命,在匈奴人徹底被大漢打殘后,鮮卑人漸漸在草原站了起來,到檀石槐時期,更是達到了巔峰,建立實力雄厚的鮮卑帝國。
而烏桓相比于鮮卑,烏桓更親漢一點,在前漢武帝時期,烏桓就成為了大漢的附庸,遷徙到大漢邊地,受大漢庇佑。
其后,那個被后人懷疑成穿越者的新朝皇帝王莽,卻把烏桓人給逼反了,導致烏桓投降了匈奴。
后來,劉秀平定天下,烏桓人再次投入大漢懷抱,被遷入大漢北疆十郡之地,擔起了抵御匈奴襲擾的責任。
而隨著烏桓人兩次投入大漢懷抱,在漢民族的影響下,烏桓人漸漸形成半農耕半游牧的狀態。
因烏桓人接受了大漢近兩百年的文化熏陶,他們也過元旦,而且也很隆重。
新年的第一天,懷揣美好愿望的上谷烏桓首領難樓,收到一封代郡送來的書信。
一看署名,難樓不禁雙手一抖,腦中瞬間浮現四年前,汗魯王烏延在中山被一槍爆頭的場景。
而他和蹋頓則被追殺一百多里的慘痛回憶,接著又是廣陽兵敗,蹋頓被殺….然后又是薊城出逃。
想起這些慘痛經歷,難樓看向面前的送信漢子,小心問道:“不知幽州牧有何吩咐?”
“我主已在信中言明,首領一觀便知!”
送信漢子微微抱拳;此人不是別人,是張南好基友殷通,趙云的外兄。
年前,徐晃、張南領著新軍去了邊關,殷通卻留在了代城,為了博取功勛,殷通主動請命到上谷送信。
當然,殷通的任務不止送信這么簡單。
難樓拆開信封,取出里面代紙為載體的書信,閱覽了起來;因烏桓人附庸大漢太久,各部首領基本都通漢話,識漢字。
初看書信,難樓眉頭一皺,趙云要他起兵誅殺叛逆邢舉。
邢舉這護烏桓校尉本是漢庭派來監視他的,手中本該只有三千兵馬,可如今上谷沒有太守,另外五千兵馬也落入邢舉手中,使得邢舉掌握了八千兵馬。
而他雖然有九千多戶烏桓人,但四年前跟著張舉造反損失了數千兵馬,而今兵力與邢舉也就差不多,若與邢舉干起來,勝負五五開。
不過,當看到,趙云向他許諾十萬石糧后,他有些心動。
首先,趙云他惹不起,不聽話很可能要挨揍;至于反抗,他沒有想過,當年八千烏桓鐵騎,干不過趙云三千騎,還被追殺一百多里,實在是想起來就令人絕望!
再則,趙云命他攻打邢舉,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誅殺邢舉也不是沒有把握。
另外,去年整個北疆都遭了干旱,上谷也不能幸免,烏桓人非常需要這十萬石糧救命。
沉思良久,難樓摒退左右,對殷通道:“十萬石糧可作數?”
“我主之名,何止十萬石糧?”殷通昂然道。
難樓放下書信,想想也是,趙云威名赫赫,豈會因十萬石糧而食言,說道:“要我什么時候動手?”
“我主說了,逆賊邢舉何時授首,糧食便何時送來上谷!”
意思是,你想早點拿到糧食,你就早點動手,由你決定。
“好!”
難樓一拍身前矮幾,下定決心:“請轉告幽州牧,靜候佳音!”
殷通拱手一禮,退出大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