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在緊張地布置著,寧城外有三雙眼睛,一直留意著寧城的一舉一動。
時間流逝,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邢舉內穿鐵甲,外罩兩千石護烏桓校尉官袍,頭戴束發冠,威風凜凜地領著五百隨從,馳出寧城西門。
邢舉剛出城,倒在遠處草叢里的人,突然動了一下,一轉眼間,已消失不見。
…………..
難樓王帳。
烏桓人雖然已經是半游牧、半農耕民族,可是烏桓人還是喜歡住穹廬。
當然,這也有大漢不讓他們住城池的原因,畢竟有了城墻這道屏障,萬一烏桓人造反,平亂也會麻煩太多。
難樓是上谷烏桓人的首領,手中掌控著九千戶烏桓人,總人口有近五萬人。
這么多烏桓人自然不可能全聚在一起,不說聚在一起容易鬧事,就是活下來都成問題。
于是,這近五萬烏桓人分布在上谷北部大片區域,差不多占了上谷郡一半的土地;上谷的漢人,則大多集中在上谷郡南半部六縣。
平常時期,難樓王帳周邊,一般只有幾千烏桓人,數百頂穹廬拱衛王帳。
如今,難樓王帳周邊的穹廬沒有變化,還是那幾百頂。
部落里,現在非常熱鬧,篝火漸漸升起,烏桓人載歌載舞,很有元宵節的氣氛。
但熱鬧歡樂只是表面,因為每一頂穹廬里,都藏著手握兵戈的烏桓青壯,總計六千余人。
在天色完全黑下來時,邢舉帶著五百隨從來到了難樓部落外,看著篝火通明,載歌載舞的烏桓人,邢舉冷冷一笑。
“邢將軍!”
前方傳來一聲極為欣喜的聲音。
邢舉抬目望去,正是難樓。
邢舉輕踢馬腹,緩緩迎向難樓。
“小王元旦本應至寧城拜見將軍,奈何有些俗事耽誤了,小王向邢將軍賠罪!”
在邢舉戰馬前,難樓躬身一禮道;別看難樓是上谷烏桓人的王,但在大漢眼里,難樓的地位僅和一個縣令差不多。
說難聽點,就是大漢北疆的看門狗。
邢舉心中極為不屑,暗罵:你這養不熟的狗奴!
臉上卻笑道:“難樓王邀吾燃燈祈福,把燈拿出來吧!此處正適合燃燈!”
邢舉知道難樓想害他,自然不會傻到進入難樓的部落里。
難樓一愣,邢舉莫非發現了什么?我的人馬都埋伏在部落里,邢舉不入內,可不好殺他。
對邢舉亦笑道:“小王已在帳中備上美酒,望邢將軍賞臉!”
“酒就免了!”
邢舉跨坐戰馬,居高臨下道:“燃燈祈福要緊,速把福燈取出來吧!”
難樓面色一僵,邢舉對他防備如此之深,而且馬都不下,現在若是動手,邢舉必然掉頭就跑!
也罷!
“邢將軍稍后,小王這就去取福燈!”
難樓心頭大罵邢舉無膽匹夫,帶著自己的人返回部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