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也變得為難了,趙云撤軍數里,表達誠意,不可能危及臨鄉城,他也受過趙云恩惠,不見總是不好。
但若是出城見趙云這事傳入袁紹耳里,哪袁紹會怎么想?
想到這里,張郃道:“仲遠,你我應當避嫌,勿忘家小皆在冀地!”
高覽一怔,愧疚地看了城外一眼,確實應該避嫌,家人是他的軟肋。
“兩位將軍既然不愿出城,也罷!趙某便城下敬二位將軍!”
趙云見二人不作回應,將碗中酒水一飲而盡。
高覽聞言,更是慚愧,對城外深深一鞠躬。
見高覽的舉動,趙云知道二人為何不敢出城敘舊,無外乎擔心袁紹猜忌。
其實,趙云正是打著這樣的目的,令袁紹猜忌高、張二人,以此破局。
可是,如意算盤似乎落空了!
但趙云梟目中,精光一閃,高覽的舉動,應該很快會被袁紹得知,因為冀州軍中不可能沒有袁紹的耳目。
而以袁紹外寬內忌的性格,必然對高、張二人產生猜疑。
此刻,高、張二人不出城,趙云也沒有再對城遙飲的必要,策馬回陣,在臨鄉城東十里外扎下大營。
很快,帥帳立起,趙云入住其中,對典韋道:“派人把斤九喚來!”
典韋躬身應諾,快步出帳。
趙云取出隨軍地圖,攤在桌案上,凝神細看。
這是趙云的習慣,也是愛好,一有空閑,他就喜歡盯著地圖瞧。
凝視地圖良久,趙云提筆在標注方城、臨鄉、巨馬三處,分別寫下,匹夫文丑,驍將張、高,好斷無謀袁本初。
在三日前,趙云便得到斤九來報,袁紹領著三千精銳親軍,南下巨馬。
顯然,袁紹雖然不甘心退出幽州,但袁紹也沒有足夠的膽略與趙云僵持方城,率先跑到幽冀邊境,保證自身安全。
放下手中毫筆,趙云不禁想起歷史上曹操對袁紹的評價: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由此可見,袁紹確實是這樣一個人,令趙云極為鄙視。
同時,趙云也有點失望,若是袁紹留在方城,或可擒賊首。
不過,袁紹既已南去,趙云本來兵力就不足,也就更沒了攻堅的打算。
趙云始終認為,戰爭不是匹夫之爭,而是智者之間博弈。
雖然趙云急于將袁軍趕出幽州,恢復民生,但眼下的局面,再急也沒有用,唯有一步步走。
就在昨日,趙云已派快馬去廣昌,命廣昌令周康組織民夫,從廣昌屯糧重地陸續運一百萬石糧東入涿郡,準備接濟受戰火影響的督亢災民。
周康原為代郡平舒丞,去年年底趙云封賞麾下文武,升任周康為縣令,本來周康會繼續待在平舒。
但聰慧明睿的甄姜認為,代郡各縣主政官員,在當地主政太久,扎根太深,不利于長治久安。
趙云于是將代郡各地縣令進行對調,原本的妻舅廣昌令張巡調去了平舒,周康則調到了廣昌。
據從溫恕派人送來的戶籍名冊,趙云得出督亢五縣,在籍人口,并沒有想象中的多,僅有三十萬,顯然富庶的督亢之地,不可能只有這么點人。
那么,就是督亢各大豪族隱匿了大量人口,這些被隱匿的人口,是不向官府交稅的,那趙云自然也不會出糧去養。
如今趙云調一百萬石糧食接濟這三十萬百姓,暫時壓力不是太大。
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袁紹這一出持久戰,確實對趙云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但從另外一方面看,也間接的讓趙云快速獲得涿郡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