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丑有些不忿地拱了拱手,他就想不明白,張楊好好的一方諸侯不干,為何選擇抱呂布的臭腳?
難道自立一方,它不香嗎?
張楊自然知道一眾部下,對于他選擇投效呂布感到不值,但他真的不想當主宰一方的諸侯嗎?
其實張楊想,當年響應伐董,張楊就有了割據夢,并付諸行動,最終也成為了掌百萬民眾的一方諸侯。
但是,當上一方諸侯后,張楊才知道諸侯不是那么好當的,特別是在河內這個地方當諸侯。
河內北邊上黨有白袍軍居高臨下,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殺入河內,西面河東有司州軍,河南還有司州軍,東邊還有袁本初。
而這三方諸侯,任何一方都不是他能對抗的,所以說,他在河內完全是夾縫中求生。
當初,冀州袁紹讓他出兵攻打上黨,他不敢不聽,因為河內東部與冀州之間幾乎無險可守,一旦不聽袁紹的,說不定袁紹就滅了他。
今年年初,聽聞呂布在洛陽弄死董卓后,張楊松了一口氣,這兩年他一直很緊張,很害怕河南的董卓突然殺來河內。
而呂布,當年與他在并北有著深厚的交情,他覺得以后呂布應該會照顧他。
確實,呂布很照顧他,在呂布盡得董卓留下的兵馬后,第一時間就以司州牧的身份,讓他去洛陽敘舊。
如果呂布以老兄弟的身份請他去敘舊,那么是真敘舊,但呂布是以司州牧的身份,因為河內屬于司州的一部分。
張楊知道呂布是什么意思,如果他不去洛陽,那么他與呂布那點舊交情就沒了。
而他若是去了洛陽,那么就得交出河內。
經過幾日思考后,他選擇去洛陽與呂布敘舊,因為他深知夾縫中的他,早晚被其中一方吞并。
與其早晚都要失去河內,不如直接投了呂布,至少憑借曾經的情分和現在的投效,能在呂布麾下有一席之地。
張楊看了看楊丑,暗自嘆息一聲!
人人都渴望稱王稱霸,但很多人始終無法看清自己!
隨后,張楊采納楊丑的建議,派人向呂布請求騎兵支援。
但是,派出去的斥候,剛出去沒多久,又被野外游蕩的烏桓騎追殺到了城下。
張楊非常憤怒,命楊丑領一萬大軍出城掩護己方斥候沖出烏桓騎的圍殺。
但步軍在騎兵面前機動性太差,楊丑只能在烏桓騎屁股后面吃灰,根本無法助己方斥候沖出烏桓騎的封鎖。
為此,灰頭土臉的楊丑,氣得七竅生煙,打又打不到,追又追不上,氣死老子了。
無奈之下,楊丑只能帶著兵卒回城…..
“嗚嗚!”
中丘城外,楊丑領兵剛至城下,后方突然傳來悠遠而綿長的號角聲!
楊丑聞聲后望,以為是烏桓騎在戲耍他,但就是這一眼,瞬間令他渾身冰涼。
只見,平曠的原野上,一桿“張”字大旗領著無數將旗,緩緩越出地平線,緊接著,是一條蠕動的黑白兵潮…..
“立陣!”
楊丑一個激靈,嘶聲喝令;這就是眼瞎耳聾的后果,白袍軍大軍都殺到面前了,他們才知道。
而他麾下足足有一萬兵卒,短時間內想要一萬兵卒從狹窄的城門,撤入城內,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他唯有立陣迎敵,沒有第二條路。
河內軍陣型剛剛組成,張遼親率的白袍軍兵潮,已在河內軍許里外。
“張”字將旗下,身著明光鎧的張遼,緩緩抬起右手,身后旌旗獵獵、黑白相間的兵潮,停止了涌動,肅殺之氣直沖云霄……
張遼微瞇著虎目,見對面河內軍陣型略顯凌亂,倏然虎目大睜,拔劍嘶喝:“傳令,攻!”
“將軍有令,進攻!”令騎手背負令旗,策馬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