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東郡,燕縣。
這是一場因三千戰馬引發的血戰….
不過,你別小看三千戰馬的價值,以當今一匹戰馬可以換兩千石糧換算,這三千戰馬就相當于六百萬石糧。
而面對這么大一筆財富,劉岱能放過嗎?
當日,劉岱從戲志才那里得知燕城內有數千戰馬,遂領兩萬大軍急速撲進燕縣。(還有一萬兗州軍在長垣城外對峙曹操)
一到燕縣,劉岱當即揮軍攻打燕城,誓要奪得城內戰馬,與高干在燕城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劉岱雖然人多勢眾,但高干手中不僅有五千兵力,還有城池為屏障,使得劉岱攻城受阻。
就在這個時候,袁紹從北岸黎陽津南渡,劉岱得知后,派大將毛暉領一萬大軍屯駐大河南岸白馬津,阻止袁紹南渡。
袁紹頓時怒不可遏,劉岱這個六親不認的混賬,之前談地好好的,一聽孤有三千戰馬,就恬不知恥地想黑吃孤?
于是,袁紹盡起三萬南撤大軍,在白馬津與毛暉展開血戰。
袁軍被趙云打怕了,但對上兗州軍,氣勢倒是十足。
血戰十余日后,毛暉不敵袁紹,敗退白馬城,袁紹也就終于踏上東郡。
而劉岱跟毛暉一樣不給力,苦攻十余日,還是沒有攻破燕城。
這時,袁紹直接領軍殺了過來,與劉岱戰于燕城外。
就在劉岱要不敵時,在長垣城外對峙曹操的劉岱大將徐翕,再顧不得城內曹操,急忙領著一萬生力軍投入戰場,救下了劉岱。
隨后,袁紹領軍撤入燕城,而劉岱也揮軍退入白馬城。
白馬城內,劉岱不甘心失敗,也無法忍受失敗,因為兗州是他的地盤,若是收拾不了一個在冀州被打得棄地而逃的袁紹,那他劉岱不是比袁紹還不如嗎?
于是,劉岱發了狠,打算再從青、徐、豫三州邊界抽調駐軍投入東郡戰場。
“主公,不可再從三州邊界調兵了!”
白馬縣衙內,兗州治中兼隨軍軍師萬潛,聽聞劉岱還想從三州邊界抽調駐軍投入東郡戰場,急忙勸阻劉岱這個已經上頭的想法。
劉岱雖然是兗州刺史,但人口最多的陳留、東郡二郡卻不在劉岱掌控中,如今劉岱實際掌控的兗州只有六個郡,治下有兩百多萬百姓,總兵力八萬。
從出兵攻打東郡開始,劉岱就在東郡投入三萬兵力,最近又從青、徐、豫三州邊界駐軍中抽調了一萬兵力投入東郡戰場。
也就是說,劉岱在東郡投入了四萬兵力,已達總兵力的一半。
其他州拿一半兵力出來征戰沒有什么,但兗州是什么地方?
兗州地處中原,乃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四面八方無險可阻,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其他諸侯的攻擊。
萬潛認為若是劉岱再抽走青、徐、豫三州的駐軍,那么恐有傾覆之禍。
劉岱腦中也不是豆渣,聽萬潛這么一提醒,也意識到,就算袁術、陶謙不攻擊他,青州袁譚也不可能坐視其父袁紹被揍。
想到袁譚,劉岱瞬間沒有抽調邊界駐軍的想法,同時還得提防袁譚出兵。
堂中沉默了一會兒,劉岱對萬潛道:“如今我方與袁賊僵持也不是辦法,若袁譚得知這邊戰事,必定攻我兗東!”
萬潛愁著臉,說不定袁紹已經派人前往青州了,若袁譚知曉,必定猛攻兗東,屆時便是兩面作戰了!
萬潛愁著一張臉,半天拿不出主意,戲志才適時躬身上前:“主公,我方必須在袁譚來攻時解決袁紹!”
戲志才這話說到了劉岱心坎里,他也知道要盡快解決袁紹,但現在解決不了啊,急道:“志才可有妙策助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