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國相府。
趙云在叢臺刻詩后,李盛等豪佑看趙云的目光,從一開始的畏懼,變成了驚訝。
他們實在沒想到,出身草莽的趙云,居然能有此才情?
雖然這個時代不流行七言,但他們依舊能感受到,趙云心中對趙武靈王的無限崇敬之情。
國相府內,李盛等一眾豪佑各自退下,趙云正在聽一名皂衣小吏向他介紹現在邯鄲,乃至整個趙國的情況。
趙國,是冀州轄地最小,人口最少的郡國,整個郡國只有五個縣,經過這些年的天災人禍,以及西部黑山賊的霍霍,趙國只有十萬人的樣子,處于百廢凋零的狀態。
最令趙云憤怒的是,之前朱靈從柏人撤軍,直接縱兵洗劫了邯鄲城。
趙云知道,朱靈敢這么干,一定是袁紹的意思;因為邯鄲有一位世襲上百年的諸侯王,趙王劉赦。
在漢末,劉姓諸侯王雖然沒有什么影響力,也無法做到力挽狂瀾,再續國祚。
但這些劉姓諸侯王,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們是封地最大的地主,經年累月下來,這些諸侯王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是妥妥滴肥羊。
這一點,趙云是切身體會過的,當年他在元氏從常山王身上分了一點點羹,僅一點點羹就是十大箱金銀財寶,后來在中山王劉稚那里,更是弄得盆滿缽滿。
來邯鄲之前,趙云本想找趙王劉赦補貼一下家用。
但現在,趙王劉赦一家全被亂兵宰了,趙王府也被搬了個精光。
很顯然,袁紹就是不想便宜他,所以干脆讓朱靈縱兵搶了趙王。
趙云有些不是滋味,沒了一頭肥羊,涮火鍋。
接著,面前小吏又說趙國國相,以及各縣縣令都跟著袁紹跑了,現在趙國各地都是府衙小吏主持。
對于這一點,趙云完全無所謂,跑了更好,想做官的人多了去。
接著,皂衣小吏開始詳細向趙云匯報趙國的方方面面,反正總結下來就一個字:窮!
這一刻,趙云終于想通,為何當年韓馥將州治從高邑遷去鄴城,也不選擇曾有富冠海內,天下名都的邯鄲?
因為今日的邯鄲,就像一位遲暮老者,只能在他記憶中尋找曾經的輝煌,而入眼,全是衰敗與悲寂。
趙云看向面前小吏,問道:“邯鄲現在有多少人?”
“回州牧,當日朱靈縱兵掠城,邯鄲百姓死傷無數,現今已不足萬人;且大多居于鄉里,城中多數是無處居身的流民與乞兒!”抱著冊子的小吏躬身回答。
趙云啞然,曾經的天下名都,居然敗落到這種程度了。
而他這次來邯鄲,可不僅僅是測試一下趙國士族豪強的態度,更重要的是,關乎未來的發展。
如今,除了魏郡漳南七縣,他已全據冀州九郡九十三城,如果加上原本屬于東郡的河北八縣,他在冀州有十郡一百零一城。
既然已經拿下了冀州,趙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黃河以南,而代城繼續作為他的政治中心,就太過遙遠了。
因為從此地到代城,足有上千里之遠,這是極不利于他逐鹿中原的。
其實,現在他面臨戰國時代,趙國初期一樣的問題,如果不遷政治中心,就很難進取中原。
而趙國在三次遷都后,最終選擇邯鄲,就是定下逐鹿中原的目標。
原本,趙云最理想的治所,是鄴城;因為鄴城這些年經過袁紹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