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境內。
秦晉古道西口,黃蘆嶺處,亂哄哄的匈奴騎兵開始往西口冒出。
這時,步步為營,以車為陣的賈詡領著一萬白袍軍,如墻壓進,已快到黃蘆嶺了。
倉皇失措的匈奴騎兵,一見前方車陣,毫不猶豫的撞了上去,對他們來說,人并沒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鬼,那真令人絕望。
“放箭!”
嚴謹的白袍軍大陣中,令旗飛揚,隨著一聲令下,陣中騰起一片黑云,向急馳而來的匈奴騎兵迎頭撲去。
只見滾滾匈奴騎兵,瞬間人仰馬翻,慘叫聲、悲鳴聲,響徹四野。
當然,也有一些僥幸沒有落馬的匈奴人,但他們如飛蛾撲火一頭撞在了車陣上,骨骼碎裂之聲,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放!”
白袍軍大陣中,如蝗箭雨一波波落下,匈奴騎兵依舊源源不斷沖來。
這一刻,只能用慘烈來形容,前方血流成渠,尸堆如山,隨著尸體堆高,匈奴騎兵幾乎難以越過哪道尸山,慘叫著栽下了馬背。
三萬匈奴騎真的很多,隨著時間流逝,西口處的尸山就快要平齊黃蘆嶺了,賈詡麾下一萬白袍軍也看不到西口那邊的具體情況。
直到夜幕降臨,西口內漸漸安靜了下來。
尸體堆齊山口,入目之處全是殘尸,殷紅一片,用地獄來形容也一點不為過。
秦晉古道內,八百鐵浮屠緩緩停下,很多戰馬直接趴在了地上,馬背上的虎衛,也順勢滾在地上,他們從面罩內大口喘著粗氣,渾身酸軟的不是自己的一般。
不過,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笑,這是酣暢淋漓的,是前所未有的。
趙云也感覺渾身像灌鉛了一般,不過他勇武擺在那里,還能翻身下馬。
雖然很想脫掉身上沉重的戰甲,但趙云更想枕著尸山喘一會兒。
畢竟,負重兩百多斤(漢斤),還跑了三十多里路,這真的很累,也很爽。
沒過多久,漆黑的夜色中,后方輔兵來到了近前,他們打著火把,將一個個躺在尸堆上的鐵浮屠騎兵扶起,開始為鐵浮屠騎兵卸甲。
趙云脫下鐵浮屠戰甲后,頓覺渾身都輕飄飄的,也深知鐵浮屠太過笨重了。
不過,魚與熊掌焉能兼得?
對于今天的戰果,趙云非常滿意,他就喜歡這種不公平的碾壓。
因為他始終堅信,不論在任何時代,先進的裝備,永遠是制勝的法寶。
………
翌日,清晨。
經過軍士一夜的清理,終于將古道內和西口處的尸山清理出來。
馬尸全部割肉裝車,這對趙云來說是不小的戰利品,就算每匹戰馬割一百斤肉下來,三萬余匹戰馬,也有三百多萬斤肉,夠三萬軍士吃一個月了。
至于匈奴人和羌人尸體,他們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上,那么就挖坑讓他們赤條條的去地下。
畢竟,他們身上的皮毛衣服,剝下來給流民,也是送溫暖。
趙云沒時間等打掃完戰場,他對賈詡交代了幾句,帶著虎衛與一騎雙馬的五千騎兵繞過離石城,向北急馳而去。
滅掉這支南匈奴騎兵,可不是趙云的最終目的,他比較認同當年段熲的觀點,既然胡虜撫了又叛,禍患不斷,何不將他們盡誅,這樣就能一勞永逸了!
所以,趙云這次是沖著滅族去的。
當然,趙云這種作風,必將被滿口仁義道德的人稱之為暴。
但是,趙云根本不在乎,他始終覺得如果能為子孫后代避免禍患,那么就算背上千古惡名,也應該去做。
如果為了所謂的仁德之名,卻為子孫后代留下禍患,那么就是愚蠢。
不到三日,趙云麾下鐵騎渡過黃河,兵臨西河郡中西部圜陰境內,這里有一條黃河支流圜水,造就了此地豐美的水草,成了匈奴人牧放的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