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兄、阿河,燕對不起你們,是燕當年錯信他,才害了你們!”
“也許你們都不會想到,當年那個粗布麻衣的少年,已經成為了令無數人跪地仰望的人!”
說到這里,張燕雙拳捏得咯吱作響,切齒痛恨道:
“但是…他的一切,都是踏著你們尸骨得來的,這筆血賬,是時候算了!”
“將軍!”
軍帳外突然響起季隗的聲音。
張燕雖然是賊,但張燕卻有大漢朝廷敕封的官職。
當年,靈帝在世時,因無力圍剿黑山賊,又恰逢張燕遣使至洛陽請降,于是靈帝借坡下驢,封張燕為平難中郎將,管理百萬黑山賊盤踞的太行山山區。
自此之后,張燕就名正言順盤踞在太行山中,打著官方的名頭,干著四處劫掠的勾當。
而董卓進京后,天下進入諸侯割據的局面。
當初,張燕也有響應伐董撈取政治資本走出深山的打算,但想到發起討董檄文的趙云,張燕瞬間打消了念頭。
因為,張燕與趙云有著一段無法化解的血仇。
聽聞季隗的聲音,張燕重新倒酒溫在爐火上,對外道:“進來吧!”
季隗進入帳中,見張燕身前地上奠著酒痕,他知道將軍這是在祭奠張牛角和褚河。
一瞬間,季隗腦海中浮現一段記憶….
那是十年前,那一年大賢良師為救天下苦難者,對暴政發起反抗,是為黃巾起義。
而他們在渠帥張牛角的帶領下奉命攻打常山,就在他們快攻下常山王都元氏城時,一個粗布麻衣,手執大槍的少年來投效他們。
因少年是他們同鄉,更是將軍好友的弟弟,所以將軍非常相信少年,對少年委以重任。
但就是這份信任,害了他們;那少年騙取他們的信任,刺殺了渠帥張牛角,導致數萬黃巾軍分崩離析,而將軍也背上弒殺義兄的惡名。
后來,雖然真相大白,還將軍清白,但從那件事情之后,少年的名頭越來越響,在常山打出了赫赫威名。
其后,將軍為了給義兄張牛角報仇,與黃龍聯合攻打真定,卻沒想到少年狡詐如狼,不僅一把火燒了黃龍部曲,還殺了將軍的親弟弟褚河。
而將軍也在真定城外大敗,被少年一路追殺,差點就死在少年手里。
經過當年常山之事后,少年踏著黃巾軍的尸骨,走出常山,成了官。
時至今日,當年那個在他記憶中的少年,早已今非昔比,成為了河北的無冕之王…..
“老季!”
見季隗愣自出神,張燕喊了一聲。
季隗收回思緒,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隨即想到正事,稟報道:
“將軍,這都幾天了,三關不見任何動靜,這該如何是好?”
其實,張燕圍攻長子城的目的,是誘上黨壺關、壺口關、天井關三處駐軍來援。
張燕深知,他不能再繼續待在山中了,因為趙云的勢力越來越大,對河北的掌控也越來越強。
正所謂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既然趙云早晚要對他用兵,那么他何不趁上黨空虛之際,趁虛而入?
張燕的目的很明確,故意放蘇由死守長子城,誘使三關駐軍來援,一旦上黨三關守將出兵馳援長子。
那么,他埋伏在三關附近的黑山軍,就能趁機奪取三關。
而一旦奪取三關,張燕不僅切斷了冀州與上黨的聯系,還打通了與河內秦軍的通道。
如此一來,張燕只需扼守上黨西北的大谷道,就能完成割據上黨的目的。
而割據上黨,就對太原、冀州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向西北可襲擾太原,東下可侵冀州,南面可與呂布結盟。
可以說,只要拿下上黨,張燕就掌握了戰爭主動權,能成為真正的一方諸侯。
張燕端起爐火上的溫酒,呷了一口,將酒甕遞給季隗,說道:
“看來我們打得不夠狠,明日各門增兵一萬,給我狠狠的打,我倒要看他們能旁觀多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