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肖望三人,則率領去年征伐草原歸來的三千鐵騎,至冷泉關聽命。
當然,這兩支兵馬來冷泉關,都是非常隱秘的,最近才抵達這里。
也就是說,如今冷泉關內有一萬八千步軍和三千鐵騎,以及如影隨形的八百虎衛和八百鐵浮屠輔騎,總兵力已超2.2萬。
關城大堂內,掛著一幅地圖,趙云走到地圖前,對眾將道:“剛剛南邊傳來消息,侯成已從翼城東進!”
翼城,位于河東東部,因境內翔山如大鵬展翼,故名翼城。
又因翼城地處太岳山與中條山之間,素有晉南咽喉,平陽門戶之稱,乃兵家重地。(注意是平陽,不是趙云在冀州南部設立的陽平郡。)
一聽河東的侯成已出兵,眾將神情振奮,等了這么久,河東軍終于被引去上黨了,那么襲取河東的時機就到了。
韓猛是個急性子,當即抱拳請令:“末將請為先鋒!”
“末將請為先鋒!”
韓猛一動,眾將爭先恐后,都想斬獲首功。
這下,韓猛不滿意了,大聲道:“吾先請令,你們不能爭,得有個先來后到!”
趙云笑道:“諸位,韓將軍說得對,凡事得有個先來后到,既然韓將軍先請令,那就韓將軍先說說如何殺入河東。”
韓猛到這里有好幾天了,同時也在思考該如何殺入河東?
只見,韓猛走到地圖前,他找到此地冷泉關的位置,說道:
“這里,是咱們關城,沿汾水一路南下百里至冠爵津南口,便是陰地關。”
“而陰地關為河東所有,將是我們南下最大的阻礙,故而,欲入河東,必拔此關。”
說到這里,韓猛對趙云抱拳道:“若末將為先鋒,晝伏夜行,隱匿蹤跡,直撲陰地關,夜襲關城!”
趙云不置可否,看向諸將,似乎在說,你們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張訊、焦觸等將都覺得韓猛這個法子不錯,能起到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效果。
但在場蔣奇,沉默了一會兒后,踏步而出道:“韓將軍之見,合乎兵法,但無必下陰地關的把握!”
韓猛大眼兒一瞪,這仗還沒打,誰敢說有必勝的把握?
你蔣義渠,不是存心挑刺兒嗎?
蔣奇沒有在意韓猛不滿的目光,繼續道:“主公年初便至此地,籌謀數月之久,終于引得侯成聚兵東擊高平關。”
“如果…我方無一戰必下陰地關的把握,那么就打草驚蛇了,屆時侯成必定回援,那么我方這幾個月的部署…就白費了!”
韓猛怒色漸散,他知道自家主公在此蟄伏這么久,就是為了引侯成聚兵東擊高平關,然后趁河東內部空虛之際,一舉拿下河東。
還真如蔣義渠所說,如果不能一戰下陰地關,那就打草驚蛇了,白費了幾個月的部署。
但韓猛還是不爽蔣奇,大聲道:“那蔣將軍,莫非有必入河東的高見?”
蔣奇不語,他雖然不看好韓猛的提議,但也沒有必入河東的把握。
這時,張訊走向地圖,目光投向標注韓信嶺的位置,說道:“陰地關依山傍水,關城險要,不如我方突襲嶺上秦軍,急撲河東!”
韓信嶺,原名高壁嶺,在陰地關東北面。
相傳,漢高祖劉邦親征陳郗叛亂時,呂后于長樂宮鐘室殺死韓信。
其后,劉邦返回長安途中,在高壁嶺收到呂后派人送來韓信的首級。
于是,劉邦將韓信首級葬在嶺上,從此之后,人們為了紀念韓信,遂將高壁嶺稱為韓信嶺。
而韓信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倚綿山,南接霍岳,是秦漢時期的官道,扼南北交通咽喉,歷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川陜通衢的美譽。
如今,韓信嶺上就有河東駐軍。
張訊提議走韓信嶺,諸將沉吟不語,韓信嶺上雖然沒有關城,但韓信嶺地勢險要,有著上山三十里,下山三十里的險路,其難度甚至超過了依山傍河的陰地關。
一時間,大堂內落針可聞,誰都沒有必入河東的把握。
趙云打破沉寂道:“諸位,世上本無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既然我們都沒有必下陰地關,或者韓信嶺的把握,那何不把目光投向他處?”
諸將一愣,太原與河東來往,不是只有路經韓信嶺的千里陘古道,以及路經陰地關的冠爵津古道嗎?
莫非…還有第三條路不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