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延津渡口。
經過一日時間,跟隨趙云的兩千天狼騎,八百虎衛、八百輔騎,已全部渡過黃河,踏足延津渡口。
別看趙云這支騎兵只有不到四千人,但戰馬卻破萬,其中虎衛就是一人三馬的配置,天狼騎也是一人雙馬。
可以說,這樣的騎兵配置,絕對是當世最華麗的配置。
當然,這主要得益于,趙云去年覆滅南匈奴,以及整合鮮卑諸部,獲得了大量的戰馬。
“參見主公(趙州牧),胤公子!”
趙云父子倆坐的是最后一輪渡船,渡船剛靠岸,早已恭候在南岸的一群人連忙迎了上來,齊齊在岸邊躬身行禮。
其中就有陳留太守張邈,延津守將高雅,陳留主簿劉翊、郡丞董訪、功曹秦周、倉曹蔡谷、督郵阮瑀、酸棗縣令等一干人。
“諸君免禮!”
趙云父子倆沿著搭上岸邊的艞板,走向迎來的一群人。
趙胤跟在他爹身邊有半年多了,也見慣了這種眾將相迎的場面,沒有初時的拘謹,整個人顯得很從容,昂首挺胸地跟在趙云身邊。
“孟卓兄,你我可是有數年未見了,此乃舊雨重逢也!”
一到眾人面前,趙云連忙扶住躬身相迎的張邈,語氣中洋溢著舊友重逢的喜悅之情。
五年前,十八路諸侯討董,趙云在那時與張邈相熟,雖然當時沒有結下太深的交情,但終究一起戰斗過。
之前,趙云派使者入陳留,希望借延津跨過黃河。
其實,當時趙云是沒抱什么希望的,因為他知道張邈與曹操是真正的鐵哥們。
所以,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
但令趙云沒想到的是,張邈居然選擇主動投靠他,這對趙云來說確實是意外之喜。
不過,轉念一想,趙云也就釋然了。
首先,張邈的領地在中原腹心,地勢平坦,乃四戰之地,伐董結束后這些年,張邈守住陳留都非常吃力,更不要說開疆擴土。
而今,天下格局漸漸成型,以張邈的眼光不可能不知道,他早晚被人吞并。
再則,張邈有八廚的高名,是天下出了名的老大哥。
而曹操曾經是張邈的小老弟,且多次受張邈庇護。
作為老大哥的張邈,自然很難接受給自己曾經的小弟,當小弟的心理落差。
所以,這也許就是歷史上張邈背叛曹操原因之一,畢竟當大哥的人,都是好面子的,怎么可能接受給自己曾經的小弟,當小弟呢?
不過,此時的張邈,其實并不算背叛曹操,因為他之前只是與曹操關系密切,并沒有投入曹操麾下。
一聽趙云說起數年未見,張邈也是感慨萬千….
當年,他與趙云一樣,同為一方諸侯,但誰又能想到,如今趙云已雄踞河北,成為天下實力最強的諸侯。
而他,孤守陳留,每日膽戰心驚,恐被他人吞并。
不過,在他決心投靠趙云后,整個人反而輕松了很多,雖然失去了一方諸侯的身份和地位,但他不用再膽戰心驚了。
而且,他也非常清楚,自己根本守不住陳留,與其被人吞并后身死家亡,還不如找個強大的靠山,福澤子孫。
“與趙州牧有五年未見了!”
張邈頗為感動,趙云稱他為兄,還說兩人是舊雨重逢,可見趙云對他的尊重,躬身再揖道:“主公,在下已在城中備下薄酒,請!”
張邈直接稱呼都換了,趙云給予了他足夠的尊敬,那他就該拿出該有的誠意。
“孟卓兄同請!”
趙云把著張邈的手,好似與張邈有著深厚的友情。
對于張邈投靠,趙云是非常欣喜的;須知,如今張邈也并非毫無實力,手中亦有兩萬陳留軍,掌控著兗州人口最多的陳留郡,有近八十萬人口。
如果張邈與曹操湊一塊兒抵抗他,那他想要跨過黃河,可要費不少力氣。
隨后,趙云父子倆在張邈一行人的簇擁中,前往酸棗城。
在前往酸棗的路途中,張邈一一向趙云介紹了主簿劉翊、郡丞董訪、功曹秦周、倉曹蔡谷、督郵阮瑀幾人。
劉翊出身潁川豪族,與張邈一樣是那種家里有礦,樂善好施,且不求回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