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在蕭山的引路下,踏入軍工城…
軍工城內的布局,與平舒軍匠城類似,城內被一道道交錯的城墻分割,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區域。
而每個區域,負責不同的制造工藝,比如打造一具強弩、一架投石車等等軍備,就需要數個部門分工完成,首先保護了軍備機密,再則形成了流水線作業,生產的軍備質量,更具標準化。
而城中被分割的區域,由一條條甬道連接,甬道兩邊的城墻上,是一隊隊煞氣騰騰的飛狐老軍,起到警戒和監視作用。
若說硬要找武安軍工城,與平舒軍匠城的區別。
那就是,武安軍工城比平舒軍匠城大了數倍,足可容納十萬工匠打造兵器,其制造能力,已是平舒軍匠城的數倍,可年產武裝超五萬大軍的軍備。
這個產量,可以說已超越當世任何一方諸侯,乃當世之最。
當然,趙云的投入也非常龐大,光這三年時間修造軍工城,就投了二三十億錢。
而趙云能投這么多錢,核心原因是這些年他一直在大力發展經濟,在龍幣發行后,更是加快了經濟的繁榮發展。
說白了,經濟才是強國之基。
“大王,馬大匠到制弩司快兩個月了,天天待里面,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
軍工城甬道內,蕭山在前引路,說起了匠作司司長馬鈞。
兩年前,邯鄲正在大修大造,馬鈞聽聞趙云廣辟工匠,便跑來邯鄲,希望能一展所長。
恰好當時,趙云需要一個重建邯鄲的總工程師,就發下懸賞誰能交上一幅他滿意的邯鄲規劃圖,誰就擔任匠作之首。
當時,馬鈞就要了一張代紙,將自己對邯鄲城的規劃,繪在了圖紙上。
趙云看到馬鈞交上來的邯鄲規劃圖后,非常滿意。
其后,找到馬鈞,一聽其名;趙云大喜,這可是漢末最強發明家啊,沒想到土木工程也懂?
趙云當即任命馬鈞為匠作司司長,總領匠作,擔任復建邯鄲城的總工程師。
結果,馬鈞果然不負所望,在今年六月,僅兩年時間,就完成了邯鄲復建工程。
當時,聽到這個喜訊后,趙云傳書馬鈞;首先肯定了馬鈞的功績。
繼而,趙云又將自己對諸葛連弩的想法寫在信中,希望馬鈞著手研究連弩。
雖然如今諸葛亮就十四歲,肯定沒有發明連弩,但趙云在后世接觸過仿制的諸葛連弩。
不過,后世仿制的諸葛連弩,殺傷力實在不敢恭維。
故而,趙云認為諸葛亮發明的連弩,絕對不是后世那種當玩具的弩,遂將自己對諸葛連弩的了解全寫在信中,希望馬鈞這位漢末最強發明家,搶了諸葛亮的專利,研發出具備真正殺傷力的連弩。
而馬鈞收到趙云的書信后,也對信中描繪的連弩,產生了濃厚興趣。
外加馬鈞完成了邯鄲復建工作,手中也沒有太重要的事情。
于是,馬鈞就跑來了武安軍工城,一頭扎入了軍工城內制弩司,日以繼日地研發連弩….
制弩司,一處獨立的作坊內,一個披頭散發,胡子拉碴的男子,架起手中帶有箭匣的軍弩,瞄準前方五十步開外的覆衣草人。
接著,他用力拉動連弩連桿,弩機上的箭匣隨著連桿向后一坐,箭匣內的無羽鐵矢,落入箭槽,咻的一聲奔射而出。
不過,鐵矢剛剛接觸五十步外覆衣草人,就無力墜落了。
“力道不夠,還是不夠!”
男子嘴里喃喃自語,手上拉動連桿的速度加快,一支支鐵矢,隨著每一次連桿拉動,如半自動步槍一般咻咻狂射。
但是,都無法扎到五十步開外的草人,顯然力道不夠。
披頭散發的男子瞅著軍弩,不停地撓頭,自語道:“若是繼續加大弓力,弩身也得加大,那么單兵就無法操作了!”
“馬大匠,大王來看你了!”
就在這時,獨立作坊外,響起了蕭山的聲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