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即公元195年,九月初五。(九五九五,寓意深刻。)
此刻,離天亮起碼還有兩個多時辰大概在凌晨兩點的樣子,但邯鄲城卻早已沸騰….
因為,今天是河北萬眾矚目的日子!
只見,如潮的百姓,打著火把,三五成群的涌向邯鄲城南北二郊….
此時的邯鄲城南北二郊,各佇立著一座氣勢宏大的露天祭壇。
祭壇外觀呈方錐形,與明清時期的圓形天壇略有不同,目測邯鄲城外的祭壇,高度在五十米開外,抬頭望去,就像一座錐形山丘。
祭壇上,齊周昨晚就帶著手下官員,準備好了諸神牌位、供器、祭品等一應祭祀物品。
隨后,又經過田疇率手下官員進行檢查確認。
而曹性、左髭二將,則從昨晚開始,就各率五千甲士,拱衛著南北兩座祭壇。
隨著時間流逝,匯聚到祭壇外圍的百姓也越來越多,一眼望去,百姓手中的火把,宛若星海,無邊無際…..
須知,如今的邯鄲城,可不是數年前人口凋零,滿目破敗的邯鄲。
而今的邯鄲城,城池周回四十里,占地一千多萬平米,城中居住著四十多萬人口,可謂是當今河北第一大城。
而百姓們這么早涌現南北二郊,其實就是為了占據離祭壇更近的位置。
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近距離看到趙云,祭祀天地稱王。
就在這時,邯鄲南北兩座城門內,各涌出一隊打著火把的官方隊伍….
這些人大多是一身胡人首領的打扮,不用想也是近幾日從草原而來的諸部首領。
當然,這些人里面也有身著漢服的大員,比如袁術派來祝賀趙云稱王的楊弘、橋蕤二人,就在其中。
這些客人在甲士的引導下,落座于盆火通明的祭壇下方坐席,自有禮兵送上點心酒水。
涿邪部大汗騫曼,望著天壇正南臺階兩邊,整齊排列、肅穆壯觀的編磬、編鐘、鎛鐘…以及數十件樂器組成的中和韶樂時,不禁對身側坐席的阿烏,感嘆道:
“阿烏大汗,本王今天才明白,先祖(檀石槐)為何那么喜愛漢人的東西,因為漢人的王,才是真正的王!”
阿烏沒有說話,只是愣愣地望著高聳眼簾,肅穆壯觀的祭壇。
這一次來到邯鄲,給了他太多的震撼,也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強大,也終于明白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為何會成為過去。
因為任何民族,都無法戰勝擁有數千年文明的漢民族。
阿烏很慶幸,他不是這個民族的敵人。
其他諸部大汗,也陷入了沉默,若說去年他們是被趙云打怕了,那么此刻是真正的心服口服了。
因為趙云的強大,漢人的文化,就是他們仰望的高山,絕望的存在。
其實,這就是趙云邀草原諸部首領來邯鄲的原因之一,首先讓這些蠻子,見見世面,不然總以為自己很牛逼。
再則,趙云要讓天下的人知道,我趙云能讓草原諸部臣服,其他諸侯有這個本事嗎?
“你們聽,那是什么聲音?”
忽然,祭壇東北外圍,陡然乍起一聲驚呼!
外圍的人們循聲北望,只見漆黑的原野上,漸漸出現一道蠕動的星海。
一眼望去,其規模比天上的繁星還密集,還壯觀……
而聲音,震天動地,似滾雷盤空….
那是騎兵,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騎兵,他們打著火把,似汪洋,似星海,浩蕩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