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就該趙云登上祭壇頂層。
首先,趙云至皇天上帝主牌位前,跪拜上香。
接著,又是向列祖列宗牌位,上香叩拜….
一一拜過后,回到之前的拜位,對諸神行三跪九叩之禮!
繼而,開始第二個儀程:奠玉帛!
趙云接過陪同官員手中的玉帛,像剛才上香一樣,至各牌位前,奠玉帛跪拜,樂師則奏起:景平之章!
于各牌位前奠玉帛后,趙云又回拜位,接著叩頭,接著拜…..
祭天一共有九個議程,分別是迎神、奠玉帛、進俎、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望燎等九項。
而每一項都需要趙云對正位、各配位、以及各從位行三跪九叩之禮…..
他之前彩排時,大概數過,要完成繁瑣的祭天流程,他需要下跪七十多次,叩頭兩百多次,反正是把他前半生沒有叩的頭,都補上了。
由此可見,稱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完成整個流程需要一個時辰左右。
當儀程進行到第四項初獻時,趙云回到拜位,齊周捧著一卷告天帛文,跪在側位。
這時,樂師停止奏樂。
祭壇下方觀禮的軍民一聽,都知道重頭戲來了,目不轉睛地望向高聳的祭壇。
只見,齊周緩緩展開告天帛書,聲情并茂地讀道:“臣明王云,斗膽以玄牲昭告于天:
自秦掃六合,而天下歸一;然暴亡于二世,漢祀其祚。
趙雖曾王,亦知天命,趙裔侍漢,披肝瀝膽,以致臣節。
云生于常山,舞象之年,值逢黃巾,承乾秉運,志在平世,奉辭行罰,舉足為民。
然,四海困窮,賊臣橫行,致少帝崩于毒,幼帝喪于兇,國失其主。
先有孽臣呂布,以失主而立國,后有偽齊袁紹,自立于青徐,此率土崩離之始也!
云怒而興師,南伐孽臣,誅呂布于魯陽,以維漢統。
然,主已早崩,無以致捷,云泣涕如洪!
今,群臣將相,州郡百城,咸以為天意已去于漢,若人之生死,草木之枯,行氣數終,祿祚運盡,郊祀無主。
故萬民叩請,以云主郊祀,云甚惶恐,然民心不可逆,民意不可違。
云遂謹擇元日,登壇燎祭,即明王位。
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左右有明,永終天祿。”
齊周聲情并茂地宣讀完告天帛文后,標志趙云得到了上天的認可,即明王位。
這時,賈詡、沮授、趙該三人,各捧著王印、平天冠、王綏至趙云面前拜倒,將三件圣物托舉于頂。
禮官九十度躬身接過,開始為趙云佩戴這三件象征王權的圣物。
壇下觀禮的百姓以及將士,齊刷刷望著這一幕,待趙云頭戴九旒平天冠,腰系明王印綏后,紛紛跪地三呼:“我王萬歲!”
“我王萬歲!”
“我王萬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