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的紫禁城,浸潤在淡金色的晨曦中,琉璃瓦上凝結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暈。
坤寧宮東側的演武場上,趙胤正將一桿小槍舞得獵獵生風,槍尖挑破薄霧時,濺起細碎銀芒,恍若游龍穿云。
“收!”
隨著最后一聲清喝,少年皇子反手收勢,槍柄重重頓在青磚地面。
汗水順著他的下頜滑落,在杏黃箭袖上洇出深色痕跡。
幾個小太監捧著冰絲汗巾慌忙上前,卻被趙胤擺手揮退…
他仰頭望著宮墻外盤旋的鴿群,忽然想起昨日聽老師提起文淵閣新藏。
“更衣。”
當趙胤換上月白錦袍跨出殿門時,腰間羊脂玉佩與劍鞘相撞,在寂靜宮道上蕩開清越回響。
隨行太監們小跑著追趕少年的身影,烏紗帽翅在晨風中亂顫。
“殿下~”
清泉般的聲音自回廊轉角傳來….
粉墻黛瓦間,忽地轉出一抹茜色,十二歲的郭照提著鵝黃裙裾疾步追來。
恰好攀上飛檐的朝陽,為她鴉青鬢角間的珍珠步搖鍍上金邊,細碎光斑隨著奔跑在鵝蛋臉上跳躍。
趙胤駐足時,少女堪堪在五步外剎住腳步。石榴紅的宮絳纏著鎏金禁步晃個不停,像極了她此刻急促的喘息。
“娘娘今早要去國坊巡視,特意讓婢子...”
郭照說到一半突然噤聲,慌亂垂下蝶翼般的睫毛——方才跑得太急,竟將皇后囑咐的“不必跟隨”忘了個干凈。
“阿照,你還是這般毛躁。”
趙胤忍笑抽出袖中絲帕,卻在瞥見少女瞬間漲紅的臉頰時改了主意。
“聽聞文淵閣新進了蔡公的飛白帖,可愿同去品鑒?”
郭照霍然抬頭,杏眸里漾起粼粼波光。
三年前,她兄妹四人流落到邯鄲城,靠兩個兄長去筑城干勞力過活。
誰曾想,在她兩個兄長外出筑城時,一名軍官將魔爪伸向她姐妹倆。
就在她絕望時,陛下父子出現了,將她姐妹倆救下。
.從那天起,眼前這道月白身影,就成了照進深淵的天光。
“婢子給殿下引路!”她急急轉身,卻險些撞上朱漆廊柱。
趙胤低笑出聲,隨手折下探入宮墻的桂枝遞去:“拿這個作杖,仔細腳下。”
穿過三重垂花門,文淵閣的墨香已隱約可聞。
鄭玄早得了通傳,此刻正立于漢白玉階前,深紫色官服上的仙鶴補子,隨晨風微動。
“老臣鄭玄,拜見大皇子殿下!”
昨日,趙云置大明公卿,鄭玄這樣的儒學泰斗,被趙云封為文淵閣大學士。
適才,鄭玄剛下早朝,就聽聞大皇子趙胤將至。
“鄭公折煞晚輩了。”
趙胤托住老者肘部,“上月拜讀您注的《尚書正義》,其中明德慎罰之論,望鄭公賜教!”
“殿下里邊請,老臣必然知無不言!”
……
與此同時,邯鄲大北城西北角的國坊,已是一片蒸騰…..
國坊的前身,就是曾經代城的軍需局,這些年一直由甄姜管理,主要從事手工業制作。
后來,隨著趙云的重心南移,甄姜在邯鄲大北城西北角,組建了比代城軍需局規模更大的手工業作坊。
如今,大明國建立,趙云遂將邯鄲軍需局更名國坊,意思是國有作坊,有點類似后世的大型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