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教對外宣稱是因為大軍征討尸淵,才導致損失了大批浮空神廟。
當看到這一記載后,趙升瞬間意識到尸淵正是時空裂縫的所在。
天柱界和幽冥鬼界幽神界雙方大概率是兩敗俱傷。
因為天道歷第七紀開始前近百年,正值多事之秋,天下動蕩混亂,龍蛇起陸,鮮血漂擼,人命如草芥。
百年間,由于天道教勢力大衰,大顧朝廷尚未定鼎山河。
天下各地,無數以神靈之名的聚眾叛亂此起彼伏又旋起旋滅。其中聲勢最大的“傾天之變”更是差點連天道教也一同覆滅。
傾天之變中,鬼神會的上一任會主搬山帝君率領一幫鬼神突然殺上天道教總壇崇道峰。
天道教一時不防,竟被里應外合的攻破守山大陣,教眾被殺得節節敗退,血流成河。
當時形勢危急,那位鬼蚩教宗不得不托著重傷之軀出關迎敵,最終以絕大代價發動鎮教底蘊,覆滅了大半來敵,嚇得殘余鬼神亡命逃竄下山。
好一場傾天大變,竟同時讓天道教宗和搬山帝君雙雙坐化,兩人以下,死傷更是多得無法估量。
由于天道教人員損失慘重,所以不得不主動收縮勢力范圍,無力干預天下大勢走向。
這才讓大顧高祖趁勢而起,借助天道教之物力人力,花了近百年平定無數叛亂,以及壓制一切不服,最終創建了大顧天朝。
大顧天朝的建立其實是一種妥協后的產物。
因為勢力衰退的緣故,天道教不得以退居幕后,間接通過大顧朝廷“統治”整個洲陸。
另外,看過大量那個時間段的書籍和玉簡后,趙升也察覺到了很多不對勁之處。
一千三百到兩百年前,天道教接連遭逢兩次重創。
一次是征討尸淵戰爭,結果以傷亡慘重,大軍撤退出尸淵告終。
另一次卻是因為蜈洲陸沉之劫。
同樣在一千兩百多年前,天道教突然調動大部分中堅力量,前往一座名為蜈洲的小型洲陸。
之后的記載極少,中間也不知出現何等大變故。
幾十年后的某一天,蜈洲突然崩塌,整個洲陸在極短時間內就沉入大海,陸上億萬生靈葬身魚腹,僅有修道士和極少數凡人逃出生天。
通過收集到的種種線索,趙升驚訝的發現楚國城里有很大一部分奴族正是從蜈洲遷移來此,其中包括趙鴻運這一支族人的祖宗趙修禪
趙升仔細回想著所有情報,暗暗猜測道:“似乎兩界大戰不止發生在尸淵一處”
珍瑯閣中的記載終究太少,要想了解所有真相,日后一定要去天道教總壇一趟。
至于尸淵,那鬼地方可是大陸最兇險的絕地之一,在沒有晉升金丹之前,最好連想都不要想。
這時,趙升耳朵一動,耳邊傳來的一段對話吸引了他的注意。
“哈哈這位就是大難不死的厲道友吧在下趙中缺,現為逆天盟扶龍省執事長老。厲道友這幾年辛苦了
“為了正道大業,厲某早已看澹生死,何談辛苦。說到辛苦,扶龍省的同道們才是真的勞苦功高,聽說已經成功策反了扶龍省廟里的一位高層。你們是如何做到的厲某真的非常好奇”
“此事內情復雜,咱們不如入內后細談。”
“好好趙道友里邊請”
聽到這里,趙升忽然心血來潮,心念一動,于是屈指一算。
“奉賢明仁宗,全真篤太和。至誠宣玉典,中正常金科。沖玄通漢蘊,高宏鼎大羅,道德演清華,修仙貴長生。”
趙氏字輩以六十年為一輩。
從趙修禪開始算起,“修仙貴長生”五代是三百年。
字輩循環至第二輪,從奉字輩到典字輩一共十五代,算起來也有九百年。
三百加九百正好一千兩百年。
不算不知道,這一算下來。趙升心頭震動。
“趙中缺中字輩莫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