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依靠強化過得記憶將森林野外生存技巧學了個七七八八。
兩人第二天吃完早飯,背上裝好的東西的背包,又一人灌了兩壺水就向山里進發了。
“你們倆小心點!”
張若語面帶擔憂的看著農用三輪的背影輪廓,嘆了口氣進屋了。
張家村就是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山村,前后左右都是山,而且因為地處南方,山上都是密林。
張偉定的策略是環形掃蕩——就是以張家村為圓心,畫一個個的同心圓,每個圓里的山頭一個個轉著圈的找。
里圈的山頭找完后,再去外圈里轉著圈找,以此類推。
西廣的山林大多屬于原始森林,只有離村子特別近的山頭才會有人涉足。
但即便是這些有人涉足的山林也算是半原始森林了。
一是這些山林極少有人會進入,二是即便進入也是只待很短時間就出來了。
只有極個別找草藥的人才會長時間進山,但也很少有人敢深入,而且基本上也是當天就出來了。
畢竟原始森林里雖然熊之類的大型食肉動物少見,但狼,野豬還是不少的。
當然,出現狼,野豬起碼要二十公里外的原始森林里,能出現熊的森林得是五十公里外的山林深處了。
至于令人聞風喪膽的老虎張偉是不擔心的,老虎已經很多很多很多年沒有出現過了。
張偉兩人經過四十分鐘的車程終于來到了第一個選定的山頭。
張偉把車開進了密林里,然后把農用三輪的鑰匙藏到了遠處的落葉下。
這種車用的都是拖拉機的發動機,鑰匙是一根有兩個彎的大鐵棒,只要沒有這把大鑰匙,就沒人能發動得了機器。
而且這種深山老林,幾乎沒人會來。
張偉隨后拿出衛星手機,在地圖上標記了一下位置,以后凡是找過的山頭,他都會做上標記,省的重復尋找。
這個山頭不算高,基本上離圓心越遠的山,海拔越高,畢竟張家村的祖先當初在山里安家的時候,選擇的是相對平坦的低海拔區域。
做好標記兩人就向山林深處走去,刺目的陽光立刻變得柔和起來,只能穿過樹葉在地上形成斑駁的影子。
兩個人明顯感覺到一股涼意從森林深處向外散發著,森林外有三十七八度,但在森林外圍感覺只有三十四五度。
森林里不僅有茂密的樹林,地上還有不少的雜草,和鋪滿地面的樹葉,隱約能聞到腐敗的氣味。
現在還處于森林外圍,往前走的阻力還不是很大,只用時不時用手撥弄一下樹枝或者比較高的雜草就行了。
張偉選擇的是盤山公路似得行進方式。
就是繞著山轉圈圈,每次張偉左右加起來能透視大約20米的寬度。
等一圈轉完再往山上走20米,接著轉圈圈,以此類推。
張偉邊走邊目光在地面上來回掃視,好在黑松露都在地下很淺的地方分布。
只要打眼一看就能找到,至于太歲,一般埋的都比較深,張偉的透視深度暫時還達不到,短期內找到太歲的可能性不大。
這種辦法對普通人來說是個笨方法,普通人找這些東西只能根據地形和樹木生長情況,根據經驗慢慢找,但絕不可能像這樣地毯式搜索。
因為效率太低。
但這個笨方法搭配上張偉的透視眼簡直是找山珍的不二法門。
張偉昨天已經把他耳熟能詳的山珍全記在了腦子里。
什么黑松露,太歲,人參,靈芝,何首烏....
他現在只要看一眼立刻就能認出來。
張偉透視全開,直接保持透到地下八米多的深度。
也就是說地下八米多深的土壤,石頭,死樹根等這些死物在他眼中都是透明的。
而那些活著的樹根,蚯蚓,其它小動物則是無法透視的。
那些東西在張偉眼里就好像飄在空中一般,看起來一目了然。
張偉就這樣繞著山一直走,好在有衛星電話的幫助,他可以很精確的進行衛星定位。
然后根據山的走勢去調整行進方向。
這種走馬觀花的方式雖然體力上沒有挖石頭那么累,但對眼睛來說確是一個挑戰。
每隔一個小時左右張偉就要停下來揉揉眼睛,歇歇腿。
雖然只是散步一樣的走路,但其實走的時間長了也是很累的。
更何況他們要從早走到晚。
一個小時過去了,張偉仍然沒什么發現,這座山頭不大,最底部的周長大概有七公里。
一個小時已經走了一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