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半個多小時左右之后,張偉的視線從門邊跟第一個雕像對著的最后一個雕像里收回了視線。
果然,這些雕像拿著的武器里全都有金屬武器。
比較小的有紅纓槍,比較大的有大板斧,甚至有的拿的還是樂器,比如琵琶。
而且更讓張偉奇怪的是,清一色的兵器里面只有一個雕像拿著樂器。
要說琵琶在古代也不是武器啊,怎么就跟一堆兵器混在一塊了呢?
這位雕刻雕像的古人這么做究竟是什么用意呢?
張偉邊思索著又走回了那座拿琵琶的雕像前。
查看了起來。
這一看還真讓他發現了點不一樣的地方。
這座雕像竟然是反著拿的琵琶。
要知道張偉上大學的時候可是去樂器店兼職過賣各種樂器的。
作為店員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每天要把店里擺放的樂器,用非常柔軟的干布擦掉上面的灰塵。
其中就有琵琶。
這種樂器整體外形長得像梨,正面是平的,背面是圓弧形的。
就像是一顆梨從中間劈成了兩半。
平的這一面上面有絲線,跟吉他一樣,用手一撥就能發出特定音調的聲音,是正面。
而圓弧形凸起的那一面則是用來靠在身上好固定的,圓弧的外形就算用力也不會硌得慌,是反面。
他剛才看到雕像舉著雙手把圓弧形一面朝外,還以為是要反彈琵琶。
現在仔細一看才發覺不對。
雕像的手指也是放在圓弧形的這一面,這樣一來就根本沒法彈琵琶了。
難不成這個雕像還真是拿琵琶當武器掄人玩?
不應該啊。
這么好的雕像,起碼是上了年紀的大師才能做出來的。
中年人怎么可能有天馬行空到亂七八糟的想法?
張偉站在這座雕像前摩挲著下巴思索了起來。
“背面朝外?什么意思?”
“會不會是有什么深意呢?”
“背面朝外,那就是正面朝里,既然不是倒彈琵琶,那為什么要把正面朝里的?”
“正面朝里,是故意把正面藏起來的?”
“為什么要藏起來?”
“......”
張偉想著想著突然腦中靈光一閃,藏起來的是什么?
是秘密!
難道是里面藏著什么秘密?
想到這里張偉眼睛一亮,正準備跳上雕像所在的高臺,繞后他身后看看琵琶正面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突然又收回了腳步。
他重新退了回去,站在這座雕像前整理了一下衣服,隨后雙手合十,向著雕像鞠了個大大的躬。
“晚輩誠心求知,先人莫怪,先人莫怪......”
好一陣恭敬后張偉才直起了身子。
他自然不是那種迷信的人。
只不過是想尊重傳統罷了。
做完這一切張偉再沒有遲疑,一下子從兩座雕像之間跳上了約么一米高的臺子。
幾步繞到了雕像的后面,站在了雕像和石壁之間的空隙中。
由于雕像拿琵琶的姿勢,正面剛好斜對著張偉的方向,看起來格外的方便。
張偉抬頭向雕像手里的石頭琵琶正面看去
這一看,張偉直接愣在了原地。
他本來是想直接透視琵琶正面的內部的,卻發現石雕琵琶上刻著兩行小字。
如果是普通人,這么昏暗的環境很難能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