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梢的風很大,吹得張偉頭發和衣服在空中飛舞。
甚至他整個人都隨著樹梢在空中左右擺動。
但他此刻絲毫不在意這些。
他就像長在樹上的猴子一樣,面向前方,視線微抬。
眼神明亮。
在他面前的不遠處,有一座山,一座看起來非常豐滿的山。
跟其他山比起來,山體略顯平滑的曲線甚至給人一種“軟”的感覺。
而在相對軟的山體頂端,有一塊看起來略顯方正的石頭。
從這個位置看去,這塊石頭好像是一體的。
而這一切組合起來,恰恰很像一只碗。
“哈哈,找到了!”
張偉下意識的想拍大腿,但一只手剛離開濕滑的樹干一點,整個人立刻向下方滑去了。
張偉連忙又把手放回樹干,用力止住了下滑的趨勢。
“呼~”
張偉舒了口氣,隨后控制著身體向下一點點爬去。
剛一接觸地面,張偉就激動的來回踱步。
“現在既然大致位置已經找到了,那接下來就是找到石屋的位置了。”
想到這張偉再次控制無人機升空。
從天空中俯瞰,兩條交叉的河和這座山連線的話,能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
老祖宗說他的石屋就在兩條河和山之間。
那也就是說,石屋就在這個不規則四邊形的面積內。
而這個面積,介于一平方公里到兩平方公里之間。
換算一下就是一百萬平方米。
如果一個家庭的住房有一百平的話,那這點面積足夠容納一萬個家庭。
雖然這點面積跟大圓的那么大面積沒法比。
但壞消息是,這點面積他只能用肉眼找,不能再借助無人機了。
這就像之前是開著拖拉機犁地,就算是上百畝地司機也不會覺得多累。
現在不行了,需要讓司機下來用人力來拉犁耙。
就算是一畝地也會覺得很累。
而且這還只是面積大的問題。
更大的問題是他要找的石屋距今已經一千年了。
石屋塌沒塌?
這一千年里有沒有發生過什么劇烈的地質運動給它埋起來?
就算沒有地震之類的地質運動,這么多年落下的樹葉和灰塵。
會不會把石屋埋起來?這還只是自然影響。
這么多年有沒有人到過這里發現過這個石屋。
會不會有人突發奇想把石屋拆了石頭運走?
如果是最后一種情況,那張偉想要找到它也是非常的困難的。
張偉邊想著邊啃著兩只豬腳。
這就是他今天的午餐。
吃完飯張偉沒有絲毫停歇就開始沿著河邊探查了起來。
按照老祖宗的說法,他極有可能是在兩條河的交叉點和山的連線之間搭建的石屋。
張偉準備先沿著這條線找,然后再慢慢往兩面擴展。
他先是觀察地面,地面沒有特別明顯的石屋痕跡之后再把視線透入地下。
張偉的最遠透視距離是二十米,減去身高后還剩下十八米二左右。
僅僅是一千年時間。
張偉不相信石屋會被埋在地下超過十八米。
這一點是有參考的。
比如炎宋的都城,因為大河改道,歷史上的這座城市曾經數次被淹。
甚至每過幾個朝代,之前朝代的建筑都會被泥沙形成的新的地面埋住。
據張偉了解,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炎宋都城那塊地方就已經有城市了。
現在那座城市被埋在十四米的地下。
而一千年前的炎宋的地城幾乎是在原址上重建的,現在埋在六米的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