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朝天門碼頭接上了廚子家眷,軍統的車隊就散了。
他們分成了兩隊。
一隊在徐百川和鄭耀先的帶領下,直接回返去了羅家灣軍統局總部。
另外一隊,則是跟在葉少鴻的車后,直接去了沙坪壩的葉家老宅。
回到家里,見到了父母雙親,葉少鴻把廚子家人介紹給了她們。
這是葉少鴻深思熟慮后的結果。
相比于給她們一筆錢財,讓他們直接折返回老家,面對那未知的未來,將他們留在身邊,留在葉家。
顯然是要更為穩妥一些。
葉父葉母,對于葉少鴻這個決定,也表現出了支持的態度。
他們也很快做出了安排。
廚子的妻子,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被葉母留在了葉家大宅內聽用。
直接留在了她的身邊。
而廚子的兩個兒子,一大一小,大的現在十五歲,在這個年代,已經可以算作是成人了。
葉父做主,讓他去了葉家的貨棧,跟著貨棧掌柜學習走南闖北的經商之道。
日后也能有一個好前程,好未來。
可以擔負起養家重任。
至于小兒子,今年才十歲,還是懵懂的孩童。
葉少鴻是想要讓他去學堂讀書的,因為只有讀書明智,才能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可結果卻是讓他大跌眼鏡。
廚子的小兒子,雖說只有十歲,卻也是一個有主意的倔強孩子。
在前來山城的路上,他就已經從母親、池鐵城等人的口中,聽說了父親的英勇事跡。
他也想要殺敵報國,更想要為父親報仇雪恨。
他不想將大好的年華,浪費在讀書上面。
葉少鴻追問他原因。
小孩子說,在金陵的時候,他家的隔壁,就住著一戶讀書人。
可那人膽怯懦弱。
讀了一輩子的書,面對街頭混混,他不敢反抗,面對黑皮狗的敲詐勒索,他也不敢辯駁。
就連胡同里面的流氓,輕薄他的妻女,那讀書人也沒能力去保護。
所以,他要學武。
他要開槍。
他要學會一身本事,長大后,去殺小鬼子,讓他父親知道,他也不是孬種。
老子英雄兒好漢。
面對小孩子這般稚嫩之言,葉少鴻沉默了。
他也不知道,小孩子這般稚嫩的世界認知,到底是對是錯。
可有一點葉少鴻倒是很清楚。
現在是亂世。
亂世學文,確實不如學武。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哪怕葉少鴻也是讀書人,他也認為,知識學多了,確實會改變人的本性。
因為人變聰明了,就會想得多,想得一多,就容易走錯路。
反倒不如武人更為純粹干凈。
有此想法以后,葉少鴻又征詢了廚子妻子的意見。
得到的結果,是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此,葉少鴻也就做下了決斷。
他知道,現在的國府軍隊,是有少年班的。
既然這孩子有心殺敵報國,那讓他去少年班學習一下,倒也合適。
希望能給國家,培養出來一個文武雙全的好兒郎吧。
隨后。
葉少鴻就親自出面,幫著小家伙打通了關系,第二天一早,便將其送到了少年班中。
未來如何,那就是他自己的命運了。
解決了此事后,葉少鴻才去了羅家灣軍統局總部。
他剛剛在自己的辦公室坐下,徐百川便推門而入。
好家伙。
和葉少鴻一樣,都是不敲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