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是面色一正,又抬手緊了緊自己凌亂的衣衫,這才張口報出了自己的隱藏身份。
他是特務組織灰衣社的成員。
徐行良也是。
他們之所以會在白山館監獄中任職,主要目的,就是嚴守王萬成的死亡真相。
并做出恰當而適宜的行動。
提及到了正事,葉少鴻的神色終于是正式了起來。
“灰衣社?”
“這個組織我聽說過,不就是復興社藍衣社旗下的一個分支么。”
“可藍衣社我都不放在眼里,你覺得一個灰衣社,能讓我葉少鴻心存顧慮么?”
葉少鴻這話還真不是夸張夸大之言。
實際上,歷史中就沒有藍衣社這個正式組織。
那都是后世電影電視劇,故意假借歷史中的一個小橋段,捏造渲染出來的。
在民國,確實有藍衣社這個名號存在。
可這藍衣社,他真沒那么高級。
他的創始人劉建群。
是何部長的同鄉。
1923年,何建群投黔軍何厚光部,任職軍法處處長。
1925年,劉建群經由江城赴羊城,投身國民革命軍,加入了何部長麾下。
直至1930年,何部長已經升任為江城行營主任時,靠著與何部長老鄉的身份,還有他的聰慧機敏,能言閃避,劉建群已經升任為江城行營辦公室主任。
1931年,何部長調任南昌行營主任,劉建群順勢也成為了南昌行營辦公室主任。
可以說,直到這時,劉建群還只是何部長的下屬。
大氣一點說,兩人是忘年交。
刻薄一點,他們兩人就是古時候的主仆、亦或者是主官和師爺。
伴隨著何部長的升遷,劉建群的階級和地位,實權和身份,也會逐步提升。
暫時還沒有發跡。
直到1932年,也不知道是誰,在光頭委座那里,提及到了劉建群的才華,光頭委座才一紙調令,將劉建群這個何部長的親信下屬,調進了金陵。
還得到了光頭委座的親自接見。
劉建群會說啊。
他的口舌極為凌厲,又極其能忽悠,三兩次下來,居然就贏得了光頭委座的信任。
此后不就,復興社名義上的主任委員,實際上的精神領袖賀衷寒被外放為“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任政訓處處長一職。
劉建群抓住了這個機會,又是對著光頭委座一通忽悠,居然就讓他成功的接替了賀衷寒在復興社當中的位置。
從何部長手下的一個高級幕僚,繼任成為了軍委會總政訓處處長。
同時負責“軍委會政訓班“的籌備工作。
至此,劉建群實際上,在光頭委座的支持下,剛一加入復興社,就已經確立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沒錯,此時的劉建群,他只是剛剛加入復興社而已。
而這時的戴玉農,已經在1932年4月1日,背靠復興社,籌建創立了特務處。
成功地從復興社這個松散組織中,走了出來,創建了獨屬于自己的部門。
很明顯,戴玉農要比劉建群強上一籌。
快了一步。
劉建群在接任了賀衷寒的位置后,他也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建“軍委會政訓班”事宜。
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開始借助自身職權,在社會上,大肆招收大學生和同等畢業學歷的閑散青年,總計約五百人,進行為期半年的緊急培訓。
半年后,這五百人提前畢業,全部加入了國府,并經由劉建群審核批準,一起加入了復興社。
他還找到光頭委座,給這五百學子,分發了黃埔畢業證書。
并將他們分派到軍委會各個職權部門當中。
而這五百學子,就是后世學界們常常提及到的藍衣社五百羅漢的前身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