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算是如此,依然不夠。
現在的軍統局,在戴玉農大肆搜刮金錢的有力支持下,培訓體系已經很健全了。
幾乎隔上幾個月的時間,就會有一批新鮮血液,補充進來。
但在小鬼子的廣泛占領區,這些新培訓出來的學子,他們分發出去,根本就不夠用。
不是說各地的需求有多大。
而是斗爭太殘酷了。
往往,葉少鴻剛將一波新的人手,分配到各個淪陷區,他們剛潛伏下來,就會遭受到小鬼子的搜查破壞。
其中最慘烈的情況,是一波分配前往魯省的新畢業學員。
他們剛一下火車,還沒有來得及前去找上級報道呢,就因為叛徒的出賣,盡皆壯烈殉國。
死得很是憋屈。
葉少鴻曾經統計過。
就在這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經由他手,分派前往各地的臨訓班畢業學員,就高達一千余人。
可等到1940年入秋的時候,這一千多臨訓班畢業學子,其中已經有六百多人,死在了小鬼子或者漢奸賣國賊的手中。
何其壯烈。
一開始,對于這種情況,葉少鴻還有些難以接受。
有些心中不適。
很不舒服。
畢竟,那是一條條人命啊,最后都被他送去了死亡前線。
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他也適應了。
很殘酷吧。
但這就是現實,八年抗戰,軍統局在籍人員,犧牲在抗戰戰場上的,總計人數多達一萬多人。
其中大部分,都犧牲在了敵人的淪陷區。
他們接受了軍統局總部分發下來的任務,要求他們在淪陷區,針對小鬼子的重要基礎設施,重要軍事設置,重要軍政官員,大小漢奸賣國賊進行鋤奸任務。
這些任務都是很危險的。
每次行動,幾乎都要有人員損失。
其中最慘烈的,還是滬上。
從1939年末到1940年入秋的這短暫一年時間里,軍統局滬上站,已經被敵人直接、間接地搗毀了三次。
上到軍統局滬上站的站長,下到底層的普通情報人員,行動人員,都換了不止一茬。
可以說,損失慘重。
偏偏滬上,又是遠東第一大城市,經濟之都,間諜之城。
軍統局無論如何,不管是出于哪種考慮,都不能輕易舍棄。
沒辦法。
每當滬上站被毀,被重創,山城總部都要立刻組織重建。
人手不夠怎么辦?
很簡單。
直接從正在蘇浙皖地區活躍,和小鬼子打游擊的忠義救國軍里面抽調人手。
哪怕那些人,昨日剛被抽調進入滬上,明日就死去。
戴玉農和葉少鴻他們兩人,也是咬緊了牙關,狠下了心腸,不斷地往滬上安排補充人員力量。
就是靠著這種不斷犧牲的精神,在日益嚴重的諜報戰線上,軍統局總算是堪堪站住了腳。
和滬上的特高課、憲兵司令部、汪偽剿總特務處,76號特工總部,斗的有聲有色。
有來有往。
并且還奇跡式地堅持了下來。
直到一封電文,從東洋小鬼子的本土,發送回了山城總部,又被毛人楓轉呈到了葉少鴻的手里。
葉少鴻才難得的,長聲大笑了起來。
他終于是看到了抗戰勝利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