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傳世佳作,卻未必能做的出來。
他要真能做出來,也就意味大周又多出一位絕世才子。
如此一來,輸掉一場賭約,又算得了什么
一念至此,程祭酒沉默下來,安靜的等待任平生作詩。
…………
一樓。
眾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任平生的身上。
任平生略作思考,大手一揮:
“紙筆!”
“好!快去拿紙筆!”
眾人見他答應,熱烈的歡呼起來。
僅僅片刻。
掌柜就拿來了紙筆,擺在任平生的面前。
任平生提筆蘸墨,開始書寫。
不到半炷香的時間。
落筆。
詩成。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一旁。
陳志明大聲的念了出來。
念完。
大堂內安靜下來。
眾人都在細細品味這首詩。
很快,有人分析起來。
前四句,世子是在借燒不盡的野火,比喻我大周奮勇殺敵的將士。
后四句,借南邊古道荒城之景,表達與他們這些王孫的依依惜別之情。
在送別詩中確實算得上是佳作,但……總覺得差了點意思。
眾人心里這么想,嘴上卻沒這么說,只是笑著稱贊。
“世子好文采!”
旁桌。
晉王細細品味了這首詩,輕輕的搖了搖頭:“這首詩確實不錯,但與今日宴會的氣氛并不相符,終究差了點兒意思。”
二樓。
兩位大儒對這首詩的感覺和晉王如出一轍。
這首詩單拎出來,作為送別詩,可以說近十年無人能與之相比,但放在今日的宴會上就差了些。
周人野火燒不盡的韌性,與好友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首詩都有,卻沒有南下征戰殺敵的豪邁氣勢。
簡而言之。
算是佳作,卻非傳世佳作。
最起碼,程祭酒是這么認為的。
他看向許汝賢,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剛峰兄以為這首詩能否稱得上是傳世佳作”
許汝賢聞言,陷入沉默。
在他眼里,這首詩流傳開來,必定能傳于后世。
但……與行路難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硬要說是傳世佳作,倒也不是不行,但這樣顯得他好像輸不起。
一時間,他不知該如何回答。
糾結了許久,在心里嘆了口氣,悠悠道:“這首詩與我心中所想的,差了一些,所以……”
本想說,這場賭約算我輸了。
話還沒來得及出口,就聽樓下再次響起念詩的聲音。
“烽火照京師,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天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話音落下。
許汝賢和程祭酒全都愣在了原地。
“他還在作詩”
聽到詩的內容。
許汝賢不由精神一振,竟是不自覺的復誦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