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上一個被借道的國家,如今已經是沒了
即便是秦國并不害怕楚國,但何必冒這個風險呢?
看戲不好么?
然而還沒有等眾人開口說什么,坐在高臺上的嬴駟又開口了:“楚王說,若是秦國不信任他,他可以親自來到秦國,自己作為人質。”
“或者送自己的某位兒子前來為質子。”
?
?
?
在場所有的大臣聽到這話,臉上都是帶著些迷茫的神色,他們不理解楚王的腦回路到底是什么。
借道來秦國,并且愿意帶著自己的兒子一同前來當人質。
?
這是圖什么呢?
“王上這,這,這個,這個楚王是為了什么呢?”
“難道楚王就不害怕秦國扣住他,之后向楚國要錢款城池么?”
“甚至若秦國有歹心的話,那么楚國不就危險了么?”
而反應過來了的大臣卻是莞爾一笑:“只怕是借道是假,但借此機會互換質子是真吧。”
嬴駟哈哈大笑起來,他看著眾多大臣說道:“不錯。”
“楚王恐怕只是想要借著這個機會與秦國互換質子,即便是我們提出讓楚王來,他也絕對是不會來的。”
嬴駟嗤笑一聲:“楚王可是惜命的很。”
他搖頭嘆氣:“關于質子的事情”
嬴駟其實是有些猶豫的,他并不是很想在這個時候交換質子,尤其是不想在這個時候與楚國交換質子。
他剛剛拿出來這封信,其實只是為了打斷陳野
陳野瞥了一眼坐在臺上,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嬴駟,微微的翻了個白眼,而后上前一步,輕聲說道:“王上,楚王信中并未說什么時候交換、也并未直接明說交換質子一事。”
“王上不若回信,表明借道之事朝堂之上無法通過。”
“詢問楚王是否還有其他的辦法。”
“這一來而去之間,怕是也要一年半載的光景了。”
“臣看著剛于之戰似乎也要結束了,五國恐怕都有些撐不下去了吧?”
他的語氣中帶著嘲諷:“趙國因為趙王變法的緣故,所以國內的青年人口尚且可以撐得住,但他們國內的糧草恐怕是已經要耗盡了。”
“至于魏、韓兩國,只怕是早就撐不住了,如今全憑借著一口氣硬撐吧?”
陳野眨了眨眼睛說道:“王上何不以秦國的身份調和五國之戰?便以“黔首之苦”“仁義”之名調和,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獲得一波聲名,更是伴隨著五國勢力的下降而變相的讓秦國實力增強。”
“水漲船高之下,中原幾國與秦國的差距就更大了。”
嬴駟微微思索后便直接點了點頭:“安國君說的有理,那此事便按照安國君所說的來吧。”
惠文王更十二年,秦王嬴駟出面,調和魏趙韓齊燕五國之間的戰爭。
言稱剛于之戰已然導致幾十萬的人員傷亡,各國之間的紛爭也應當已經是到達了極限才對,既然如此為何不早日停止?
這個時候的五國其實都已經是清醒了,并且開始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