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這一場戰役的人之所以很少,是因為這一場戰役沒有什么可研究的。
這是一場不對等的戰役。
“涂水之戰”與“昆陽之戰”并稱“戰爭史的兩個不可思議”,因為這兩場戰爭的勝利全都是靠運氣。
當然了,涂水之戰或許還有后來被封為“武安君”的四大名將之一白起的能力。
總而言之。
在這一場戰爭爆發之前,燕國名將樂毅不知為何突然風寒病重,之后趙國的主將廉頗頂了上來,而就在廉頗成為主將的當日,這位“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同樣不知道為什么突然生病,甚至比樂毅病的還要重。
他甚至無法從床榻上下來了。
而這種情況下,秦國的主將白起、副將司馬錯、贏疾身體卻十分健康,并且開始指揮戰爭的開始了
若是換做之前的時候,聽聞敵方的主將病重,或許還會假惺惺的講什么“禮”而退去,等待敵方主將病好了之后再打,但現在?
就一個字。
打。
就一句話。
趁你病,要你命!
一場本應該十分宏偉的戰爭,就這么結束了問題是這場戰爭無論是從參戰人數來說,還是從戰爭的結果來說,還是從戰爭的參與者來說,亦或者從這場戰爭的影響來說,都應該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足以記載在歷史上的一場戰爭。
后世華夏普及了義務教育之后,在初中階段的華夏史中,關于戰爭的一段描寫中,將“涂水之戰”與“武城血戰”并列為戰國時期影響最大的兩場戰爭。
課本上給出的理由是這場戰爭對當時的時局變化有很深遠的影響。
其一,“涂水之戰”后,六國更相信“”,間接使秦國人心所向;其二,使五國合盟再次破碎,改變了五國針對秦國的局面,使六國的統治更加不得人心;其三,使諸多人才投靠秦國,使得秦國的實力大大增強。
就這樣,一場針對秦國的戰爭就這么結束了
當戰爭結束了之后人們驚奇而又熟練的發現,這一次的戰爭又是草草結束后,一種奇怪的說法開始在天下間流傳。
“為什么歷年來六國針對秦國的戰爭都會虎頭蛇尾?因為秦國有上天庇佑!”
“上天有靈,諸夏的氣運在秦!”
這樣的說法開始廣為流傳
而六國的國君在聽聞這個消息之后,也都開始有些凝重的害怕了起來
是否諸夏的氣運真的在秦?
而趙惠文王則是提出了一個可怕的構思,五國中是否已經有人如同楚國一樣,悄然的投靠了秦國,所以這一次的戰爭才會依舊虎頭蛇尾?
他開始害怕了。
而他解決害怕的方式,便是將五國合盟變成了“三國”合盟。
韓趙魏。
韓趙魏三國的君王再次舉行盟會,或者說是三位君王見了一面,之后決定緊緊的捆綁在一起。
流言之所以能夠流傳,是因為沒有一個鐵血的戰爭問世。
趙惠文王決定要秘密的圖謀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一定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所謂的諸夏氣運在秦,不過是妄言!
昭襄王十四年冬,戰爭結束了。
回到了咸陽城的白起獲得了獎賞,他被封為“武安君”,與已經故去的“陳瞻”一樣,成了秦的武安君。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