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陳學、鄭國兩人已經很滿意了,因為他們并沒有那么多的心思,他們也只是想要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情罷了。
就算沒有獎賞,他們也愿意。
當秦國的國力徹底恢復了之后,不需要嬴政在朝堂上提出,秦國的朝堂就已經開始沸騰了起來。
王翦、李牧、李信、蒙鶩、蒙武、王賁、陳贊等諸多將領全都是興奮的提議,伐國之戰的重啟之事,他們之中王翦、李牧、蒙鶩雖然身上軍功不少,但都缺少一個足以“封侯”的軍功。
比如滅國。
這些名將中還有六人未曾封侯,卻只有三個國家沒有覆滅了,他們當中注定有人無法因滅國而封侯。
可
當天下一統后,還有那么大的軍功可以讓他們封侯么?
于是,滅國這種看似很重大的事情,竟然成了朝堂上這幾人爭搶的軍功。
自從伐國之戰的事情再次起來了之后,嬴政每日最大的樂趣便是坐在那里,看著幾位將軍的爭奪。
而這一日,和往常一樣幾位將軍正在爭論該伐哪個國家,該由誰去伐國,正當朝堂上的人們以為這一次的伐國之爭會再一次不了了之的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
一個眾人都沒有想到的人。
右相,陳仲。
陳仲站在大殿中央,神色中帶著些許的平和:“啟稟王上,臣以為當伐燕。”
他輕聲道:“秦與楚有盟約,所以不得伐,因此能夠攻伐的對象只剩下兩個,一個齊國,一個燕國。”
“燕太子丹似乎與墨家游俠一脈走的很近,臣擔心他們利用此事做出一些不軌的舉動。”
“因此,先伐燕國是最好的選擇。”
陳贊此時也是上前一步,他不必爭奪,因為他已經是“武安君”了,所以他一定是主將,剩下那些人爭奪的不過是副將的位置罷了。
他抬起頭:“臣也贊同右相所說。”
嬴政看著臺下安靜了的眾多大臣也是輕笑一聲:“既然如此,那么便伐燕吧。”
他的聲音很輕松,就像攻伐燕國并不是什么大事一樣。
“傳孤之令,以武安君陳贊為主將,以上卿王翦為副將,擇日伐燕!”
年輕的人在朝堂上發出了他的號令,于是這個龐大而又巍峨的國度就像是一個戰爭機器一樣,開始慢慢的轉動了起來。
后宮某處宮殿中
一個面白無須卻又十分健壯的男子偷偷的進入了某個宮殿中,神色顯得十分怪異。
這里是秦王政母親所居住的地方。
這個男人叫做“嫪毐”。
歷史總是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強一樣,總要在某些地方固執的前行。
正如陳氏一點點改變歷史,歷史也在一點點的修正,等到某個“窟窿”大到歷史無法修補的時候,歷史便會徹底偏離既定的軌道。
ps:今天有點卡文,所以休息這周的三分之一天。明天就不休息了。
另外明天更八千。
再另外,這一卷也要結束啦。大家猜一猜,這一卷會停止在哪一個時間點捏?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