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適時的落下一道驚雷。
晴空之雷響徹云霄,嬴政卻沒有絲毫反應。
他只是默默的站在前方,聲音平靜的訴說著自己的“功績”以及“功德”,與他令人所寫的禱文一樣,哪怕前面依舊是在寫始皇帝本人的功績,但最后寫的卻不是祈求上蒼的保佑。
始皇帝在最后的選擇中,似乎選擇了“人”。
泰山封禪的同時,天下間其余各地也都是并不安分。
一些潛逃的貴族們開始互相聯系,而天下各地的郡守們也十分不安分的想要“兩頭下注”,雖然如今天下好似被秦國全部掌握在手中,并且秦國的國力依舊昌盛,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兩頭下注不是么?
其中,領頭的如同命中注定一樣,依舊是楚國的“項梁”。
哪怕當初的秦國并沒有洗刷楚國也是一樣,項氏分裂出來的“楚國”依舊是被秦國所滅,所以項氏和秦王室之間的仇恨更多了。
原本的軌跡中,項氏還需要打著光復“楚國”的名義,打著有熊氏后代的旗號,尊當初的“楚王”為王,才能夠掀起謀逆,可現在?他們自己便是所謂的“楚國王室”了。
所以他們想要“謀反”連名號都不必再打,他們本就是“王”,本就是被覆滅的那個“六國”之一。
官渡
陳肅坐在家中,看著面前正在讀書的陳居臉上的憂慮之色更重了。
他似乎聞到了些許“風雨欲來”的味道。
這天下方才安定了多少年,就又要再次掀起風云波動了么?
陳肅長長的嘆了口氣,而陳居則是坐在那里神色不變,繼續低著頭讀書,他知道自己的大父在感慨什么,但他覺著這些不過是杞人憂天而已。
陳居的眸子中些許光亮之色微微閃爍,他與陳肅、陳正最不同的一點是,他對秦國沒有什么所謂深厚的情誼,所以秦國是否滅亡對他來說并不重要。
陳居出生的時候,秦國方才一統,他沒有見到過秦國一統之前的亂世,所以自然對這統一后的天下沒有過多的情感。
也不覺著天下再次混亂會是一種怎么樣子的動蕩。
人的想法和心,都是由他們的經歷所決定的,這是沒有什么可質疑的事情。
陳肅坐在陳居的對面,他是知道陳居的心態的,但是他并不打算糾正陳正,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和兒子的想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他無法判斷陳居的心態是錯誤的所以也就不愿意去“糾正”。
陳氏中人難道都要以秦國的興衰為己任么?
不。
陳氏中人始終放在心頭的,是天下黔首,天下萬民,萬民康泰便是他們的“目的”,當初幫助秦國一統,只是因為秦國最有一統的希望,且歷代都是明君而已。
但凡秦國王室這六代中出現一個昏君,其余的國家明君迭出,陳氏也會選擇他們。
這不是天命,是“人治”。
他遙遙的望著遠處的方向,咸陽城上似乎蒙上了一層陰影。
始皇帝六年,這是秦國一統之后的第六年了,天下好似變得十分的昌盛繁榮。
此時的嬴政已然歷經三十六個春秋了。
他正值春秋鼎盛的時候,也如同歷史中的“昭襄王”一樣對朝堂的掌控愈發的嚴密,幾乎已經達到了當年昭襄王最鼎盛的時候,畢竟他乃“始皇帝”,天然攜帶著一統六國的威嚴肅穆。
而去年的一歲中,他與陳正之間的爭端也是越來越多。
陳正愈發的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