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經過竇建德的作死行為以及看到了他最后的下場,王世充即便是得到了火藥的利用方法,自身也不敢像是竇建德一樣那么的“飄”。
就在其余的勢力紛紛擔心的時候,墨家現任矩子悄無聲息的換人了,換成了一位陳氏子弟。
“陳三平”。
陳三平上任墨家矩子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召集了幾位最強大的割據勢力的領袖“開會”。
如同當年春秋戰國時候的“集會”一樣。
陳三平召開了名為“官渡會議”的一場會議——是的,這也是為何那些勢力的首領都十分放心前來參加的原因。
在陳氏的大本營,誰敢有歪心思?誰能有歪心思?
參與集會的人不少,但也不算多。
北方最大的兩個割據勢力“李世民”“仲孫謝”,中原最大的三個割據勢力“獨孤劍”“李淵”“宇文化及”,南方最大的兩個割據勢力“沈法興”“王世充”。
歷史中,又將這一次“集會”稱之為“七王之議”。
沒有人知道在官渡的這場集會上,墨家矩子“陳三平”都說了什么,也沒有人知道其余的幾個割據勢力都是什么態度。
更加沒有人知道,這場集會陳氏是否有所參與。
這是一場在歷史中都沒有記載詳細內容的集會,沒有人知道其具體內容。
但所有人都能夠看到這一場集會后所有勢力的改變。
王世充在日后的戰斗中沒有使用過“火藥”,而其余的勢力也都紛紛開始研究“火藥”的基本用法,但卻都未曾將其使用到戰爭當中。
這里的“戰爭”指的僅僅是“對內戰爭”。
至于對外戰爭么.
根據史書的記載。
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后來的唐太祖李世民在這個階段,對草原上新生的民族“韃靼”進行了慘無人道的“驅逐”。
尚且還是北方割據勢力的李世民和韃靼之間發生了兩次戰爭,這兩次戰爭直接將韃靼打成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李世民入主中原的時候,韃靼第一個送上了祝福,在后來持續了八年的南北割裂的時局中,韃靼面對南方割據勢力的“誘惑”,甚至都不敢聽,直接將南方割據勢力派遣來的使者頭顱割下,表示自己與這個勢力不同戴天,以此來讓李世民放心。
至于在這兩場戰爭中,李世民到底使用了什么樣子的“火器”才能夠讓韃靼這么害怕,后世的人們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史書的記載很簡單,就只有“某某年,戰韃靼,勝之。”
昌德三年,春。
回到了幽州的李世民決定對遼州的仲孫謝發動最后的進攻,他決心要先將北方統一,然后再去逐鹿中原,建立屬于自己的國度。
而在中原的三個勢力經過一定程度的“紛爭”,最后只剩下了兩個。
一個勢力名為“李淵”,另外一個勢力則是名為“宇文化及”。
他們之間即將展開最后的“爭奪戰”。
這也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最后到底誰能夠入主中原,占據正統之名。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