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李世民好似是被嚇壞了一樣,也似乎是陷入了某種詭異的心情,所以他主動開口問道:“諸位愛卿,此事該如何處理?”
所有人你看我,我看你,都表示沉默。
怎么做?
一個是皇帝的家事,他們誰敢評判啊,誰知道皇帝到底想怎么處理啊?
唯有一個人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正是陳若瀚。
陳若瀚聲音尋常:“陛下,此事應當公之于眾,而太上皇身為陛下的父親,不能輕易殺死,但聽聞太上皇喜愛黃老,可以在宮中找一宮殿,供太上皇修黃老。”
其他人都明白,這是寫作“修黃老”,實則是“圈禁”。
陳若瀚繼續說道:“至于晉國公么?人都死了,將他所做的行為令所有人都知道,令他被記錄在史書之中,這已經算是對他最好的懲罰了!”
李世民坐在那里,沉默著。
片刻后,他像是求證一般的問道:“諸位愛卿,朕德有虧么?”
所有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會都得出了結論。
這跟皇帝有個屁的關系啊。
皇帝對太上皇的確是挺好的,對晉國公也挺好的。
于是,宇文化及作為群臣代表,站了出來,看著李世民說道:“陛下德行自然無虧,該認錯的是這膽大包天的父子二人!”
又是良久。
就在眾人都以為聽不到李世民答案的時候,李世民嘆了口氣。
“罷了。”
“朕德行無虧,讓天下人知道也并不是朕的錯,也是一件好事。”
“既然如此,那便昭告天下吧。”
李世民仿佛做出了決定。
他整個人都變得輕松了許多。
“傳朕詔令,太上皇、晉國公意圖謀逆,本應株連,然則念在.多年父子之情的份上,只誅首惡,不株連其家人!”
“太上皇喜好黃老學說,朕為其修建宮殿,日后太上皇便在其中潛心禮道。”
“晉國公謀逆當場被殺,便不再追究其家中子嗣責任。”
“只是.”
再三猶豫之后,李世民終究說道:“令其遷出京都,遷往蘇杭!沒有朕的允許,永世不可回來!”
貞觀元年。
太上皇及晉國公謀反的事情令天下人震驚,而皇帝坦然的態度則是淡化了這出丑聞。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在交口稱贊皇帝的仁德。
沒有人再提及那跳梁小丑一般的晉國公與太上皇了。
盛世,仿佛要來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