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古箏聽過很多贊揚。
隔壁的奶奶夸她聰明可愛,對門的老爺爺說她善良活潑,村里小伙伴們認她當大姐頭,每次有什么不敢去的地方,總會由“忠義無雙”的她帶頭前往。
那時候爸爸媽媽經常不回家,她在村子里跟著外婆住,每天的生活并不枯燥,在樹上抓過鳥,去河里摸過魚,還和惡犬打過架,每天漫山遍野的到處跑,經常天黑了都不回家。
每當這個時候,外婆就會拿著手電筒出來找她,后來因為夜里怕黑,她帶走了家里唯一的手電筒,于是外婆就開始舉著火把出門,走到哪村里就亮到哪。
后來次數多了,村里人一看到火把就會笑,問小古箏是不是又沒按時回家,然后幫忙到處找。
外婆每次找到她都不生氣,會先給她擦手,然后笑呵呵地把熱騰騰的饅頭遞給她,從頭到尾連一句指責的話都沒有說,就這么靜靜看著她吃完,最后舉著火把帶她回家。
那時候村子里還有螢火蟲,以前她總覺得螢火蟲的光好亮好美,但自從見過外婆的火把過后,她就覺得還是外婆的火把亮。
外婆聽完總是笑,說螢火蟲可比火把珍貴多了,這是獨一無二的東西,如果不抓緊時間記住的話,來年就未必還能再見到它們了。
那時候的夜很長,她也很容易累,每次回家外婆都會把她背在背上,外婆平時走起路來很慢,看起來搖搖晃晃的,但每次背起她走得都特別穩。
每次看著頭頂明晃晃的火把,她都會好奇地問外婆,為什么這些火把能燒那么久,外婆會笑著搖搖頭,說暫時還不能告訴她,否則她一定會跑去到處放火的。
她有些不高興,覺得外婆是在冤枉她,自己只是有點怕黑而已,要是學會了怎么做火把,將來就算天黑一個人也不用害怕了。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那時候的她也不例外,上了小學以后不聽課也不寫作業,每天放學以后還是像以前一樣和小伙伴們漫山遍野亂跑,晚上外婆也還是會舉著火把帶著熱饅頭來找她,依然笑呵呵地不生氣,仿佛一切都沒有變。
只是她一直都沒有注意到,外婆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一個有著惹人心煩的蟬鳴的晚上,外婆突然愿意教她做火把了。
搖曳的火光中,外婆臉上的皺紋比白天更加清晰,她笑著說:“你不是一直想知道外婆的火把為什么能燒那么久嗎,那是因為外婆用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材料。”
“什么材料?”她忍不住問。
獨一無二,這是外婆最喜歡用的詞,但那時候的她還不太明白這個詞的含義,只覺得聽起來很厲害。
“要是你明天能好好寫作業的話,外婆就告訴你,還教你怎么做火把。”
“可是我不想寫作業嘛……”
她抱住外婆的胳膊撒嬌,“外婆,你換一個要求好不好,捉十條魚,抓十只鳥,或者用石子打水漂?這些我都很在行的。”
“不行。”外婆雖然還是在笑,但語氣卻和平時有些不太一樣,“獨一無二的東西要用另一種獨一無二的東西來換。”
“我不明白,難道做了作業就能變成獨一無二的東西嗎?”
“不是‘東西’,是‘人’。”
外婆笑了,“做作業當然不能讓你變得獨一無二,但學習可以,它能夠讓你在將來的某一天認清自己。”
“認清自己?”
“沒錯,認清自己。”
火光明滅不定,外婆蒼老的臉上帶著溫柔的笑容,“古箏,你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總要找到自己身上最特別的地方,否則缺少了最重要的材料,你就算做出來火把也沒法像外婆的火把燒得這么久哦。”
“哦。”
雖然不太明白,但她覺得外婆好像很希望自己能做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于是答應了對方第二天會好好寫作業。